其實,隻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上麵這種觀點是假設在“零和前提”下的。所謂“零和”,指利益各方的總量為定值,這樣,你多一個單位,我就少一個單位,雙方變化的代數和為零。如果在利潤額已定的情況下,你的確與合夥人進行著一場“零和遊戲”。但你想過沒有,是否應該增加這個代數和,做大這個“蛋糕”呢?一個好的利益分配方式當然是通過總額的增長來增加雙方的收入,通過做大“蛋糕”來增加雙方分配時的所得。“增和遊戲”遠比“零和遊戲”輕鬆得多,也愉快得多。
所以,你要牢記住這樣一個道理,合夥人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隻有通過合夥企業的發展,才有個人的發展,這樣就能人我兩利。有了這種心態,合夥人才能友好相處。
點醒合夥人的技巧
在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合夥人難免有一些意見和行為是不正確的。比如,你的一個合夥人近來對企業的事缺乏熱情,不管不問,工作沒精打采,分工安排的事常常不能完成。本來今天約好在一起商量一些事,結果他又推卻說有一些私人的事要辦,而你知道他實際上又與一些人打麻將去了。為此,你心中一直感到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你究竟應該如何辦?
批評與接受批評是每個合夥人的重要課題,在他們日常職務範圍內,都難免要麵臨到這方麵的技巧考驗,甚至帶來諸多困擾。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皆反感批評。的確,批評與自己地位相同的合夥人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麵,要使他了解他所犯的錯誤,另一方麵又要保持他的自尊。忠言逆耳,在批評中稍有不慎,言語運用不當,就會把小事變大,帶來合夥人的誤會、敵對,甚至衝突。要使合夥人能夠常納雅言,你必須有高度的技巧。
1.適當的時機、純正的動機
純正的動機和適當的時機,是對合夥人進行批評的基礎。在你對其他合夥人進行批評時,雙方應該以足夠的信任為基礎,如果無法取得對方的信賴,即使所持的見解精辟,卻依然無法令對方折服。其次,你必須要有純正的動機和建設性的意見,在進言之前先要確定自己的言行有助於合夥人,而且確能發揮實際效用。有許多批評經常以“我隻是想幫助你”為由,事實上卻為了一己之私。最後,你和被批評的對象之間有足夠的關係,構成批評的理由,而你又有足夠的時間分析你的看法。你應該知道,真理並非任何人能壟斷或獨占的,當我們觀察別人時,總免不了以個人有限的經驗和一己的需要來做衡量,難免失之偏頗,最好的辦法是提出批評之前,先請教第三者,使你的言論更能切合實際,合乎客觀。
曾經有兩個合夥人李宏清和萬非濤,合夥經營一個企業。有一段時間,李宏清感覺到萬非濤對合夥企業的事沒有原來熱情,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萬非濤不再像原來一樣積極為合夥企業出主意、想辦法,工作不積極。李宏清曾在不同的場合,從側麵勸導過他,但收效不大,萬非濤依然故我。麵對這種情況,李宏清並沒有急於對萬非濤提出嚴厲的批評,以散夥來威脅他。而是一方麵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搞清楚萬非濤工作不積極、沒有熱情的原因。原來萬非濤發財之後,開始追求享受,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另一方麵他等待時機,在恰當的時候對萬非濤進行批評。有一次,他們見到了一個以前的朋友,此人因為富裕之後貪圖享樂,沒把心思用在事業上,結果把一個好端端的企業弄垮了,現在窮困潦倒,四處借錢。此人走後,李宏清便以此人為例,語重心長地對萬非濤進行了批評與勸說,終於使萬非濤回心轉意,幡然悔悟。
2.適當場合、適度讚美
假設你的動機純正,言論精辟,那麼應該用什麼方式提出批評呢?首先要選擇適當的時機。當個人心平氣和較能以客觀立場發言時,就是談話的適當時機。假若你心中充滿不平,隨時可能大發脾氣,那麼最好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因為過分情緒化的表現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有害。同時你要掌握事情發展的時效,至少在人們記憶猶新的時候提出批評。假如你在事情發生以後很久提出來,這時人們的印象已經模糊,你的批評反而容易給人留下“偏頗不公”的印象。此外,除了把握個人心理狀況外,也要把握合夥人的心理狀況。你應該在合夥人事先已有心理準備,並且願意聆聽的情況下,提出批評。一個人的情緒變化往往是很微妙的,當你的合夥人情緒好的時候,你對他批評即使過了頭,也可能不去計較。而當情緒波動較大時,自控能力減弱,這時的認識往往呈現極端化的傾向,並伴有逆反心理。此時,你的批評就是很平常,合夥人也可能聽著不順耳,甚至會把心中的煩躁遷怒於你,與你大吵大鬧一場。因此,你應該善於掌握你的合夥人的情緒變化,適時提出批評。
一個美國企業家說過:“不要光批評而不讚美。這是我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不管你要批評的是什麼,都必須找出對方的長處來讚美,批評前和批評後都要這麼做。這就是我所謂的‘三明治策略’——夾在兩大讚美中的小批評。”在充分肯定合夥人成績的基礎上,再對他提出適當的批評,這倒不是說你在批評合夥人前,應先說一些漂亮的門麵話,而是讓合夥人知道,雖然他屢次在某件事上處理失當,然而你卻尊重他的人格。為了把你對他的尊重傳達給對方,適度的讚美和工作上的認同是必要的,否則光是針對對方的某項缺點提出批評,容易讓對方感到不受尊重,因而心懷不平。
你所指出的事項,最好是合夥人可能再犯、而實際上又可以糾正的錯誤。假若同樣的事件或錯誤不太可能再發生,那麼在批評之前,最好三思而行。另外,假若合夥人所犯的錯誤,是他個人所無法糾正或彌補的,那麼你的批評反而有害。
最後,如果你對自己的觀察或判斷心存疑念時,最好征求第三者的看法。這一點在處理目前尚未發生事端但處理稍有不當容易影響其他工作人員情緒的棘手人物時相當重要(例如先旁敲側擊,試探你所采取的某種方式是否妥善)。此外,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你和對方的關係並沒有基本的信賴作基礎的時候。
3.保留批評
在某些情況下,你必須保留批評。
(1)你無法取得對方的信任。
(2)你的用意隻在傷害、打擊對方,或借此一瀉心中之恨。
(3)若你想批評的對象、行為或是雙方的關係,尚未達到提出批評的程度,抑或你沒有足夠的時間。
(4)對方已經感到後悔,或是他本身已有層出不窮的麻煩。
(5)對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6)錯誤隻出現一次,很可能不再發生。
(7)你不願別人對你的批評提出反擊,也不想惹太多麻煩。
生意不成仁義在
世上的萬事萬物有其本來麵目和自然之理。一個女人過日子,必然孤淒;一個男子度時光,必然寂寞。魚兒必定成群遊蕩,大雁飛行必定成隊成行……這就是事物的規律。
自然的法則就是這樣,和為貴,合則全。何況人與人之間呢?聖賢的思想就是依據這些原則形成的,人與人的合作也是因為這些原則而建立起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
然而,人們在相互交往時常常走向它的反麵。關係鬧翻,翻臉不和時,合作的關係便破壞了,彼此都把對方視為仇敵,並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一錢不值。
天下紛爭大亂,和為貴的想法丟了,合則全的做法就成了累贅。強者稱雄,各拉一班人馬,各立一個旗號,道德標準不統一,是非曲直各執一端,各家學派也都以一孔之見沾沾自喜,並抨擊對方。
比方說,耳能聽,眼能看,嘴能吃,鼻子能聞,皮膚能感覺,手能靈巧地做事,腳可以至千裏,都有各自獨具的功能,不能彼此廢棄,也不可相互代替,就像萬空眾技,各有長處,因而,各有自己的用途。雖然如此,但都隻是一技之長,不能全麵。
人與人鬧翻,否定他人,就會自己孤掌拍不響,獨木不成林,必須盡快另找合作者。強者稱雄,天下紛爭,社會的和諧平衡打破了,強者就是在削弱自己。
所以,了解和為貴、合則全的人,爭而不離,爭而和合,因而強者更強,吵而更親,心心相交,不打不相識,事業更繁榮。
不爭不吵,本來就不可能。嘴唇與牙齒也有互相冒犯的時候。和氣生財,“和為貴”,商場上很忌諱結成仇敵,長期對抗。商場上很容易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執不下,甚至爭鬥不休。或者因為一筆生意受到傷害,從而耿耿於懷。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反目成仇、結成死敵的必要。
有位商界老手說過:“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朋友。”今天可能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爭吵,或者為爭一筆生意搞得兩敗俱傷;然而,說不定明天攜手,有可能共占市場,互相得利。
所以,有經驗、有涵養的老板總是在談判時麵帶微笑,永遠擺出一副坦誠的樣子,即使談判不成,還是把手伸給對方,笑著說:“但願下次合作愉快!”
因為,商場上樹敵太多是經營的大忌,尤其是當仇家聯合起來對付你,或在暗中算計你時,你縱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況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應用於如何開拓市場,如何調動資金,如何作廣告宣傳等方麵,如果老是用在對付別人的暗算與報複,難免會顧此失彼。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不成人情在。商人一般都較圓滑,這也是多年積累的經驗所得。
人與人之間,或許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辦公室裏,這種仇恨一般不至於達到那種地步。畢竟是同事,都為同一單位工作,隻要矛盾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境況,總是可以化解的。記住:敵意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消滅。中國有句老話:冤仇宜解不宜結。同在一家公司謀生,低頭不見抬頭見,還是少結冤家比較有利於自己。不過,化解敵意也需要技巧。
與你關係最密切的同事,心底裏原來對你十分不滿。他不但對你冷漠得嚇人,有時甚至你跟他說話,他也不理不睬。有些關心你的同事,會私下探問:為什麼你的好友對你如此不滿?
當你麵臨這種人際關係的困境時,奉勸你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不要做“小人”,所謂“少一個敵人等於多一個朋友”,開開心心地去履行新職,又與舊公司保持良好關係,才是上上之策。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很多人在為人的時候,都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不利之處。而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以寬仁為懷,其實是一個人非常優秀的品質。很多成功者就是憑借著對他人的寬容走上了成功之路的。
拿破侖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了體諒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淩人,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加了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鬥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認出了替他站崗的拿破侖,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你一定小心。”
拿破侖對待睡覺的哨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地批評士兵犯的錯誤。有這樣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
曹操與張繡的合作也使後人欽佩他的寬宏大度。張繡是曹操的死敵,兩個人有著深仇大恨,曹操的兒子和侄子都死於張繡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戰前,為了打敗袁紹,曹操考慮到張繡獨特的指揮才能,主動放棄過去的恩恩怨怨,與張繡聯合,並封張繡為揚威大將軍。他對張繡說:“有小過失,勿記於心。”張繡後來在官渡之戰和討伐袁譚的戰役中,十分賣力。
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在清理戰利品的時候,發現了大批書信,都是曹營中的人寫給袁紹的。有的人在信中吹捧袁紹,有的人表示要投靠袁紹。曹操的親信們建議把這些對他不忠心的人抓來統統殺掉。可曹操卻說:“當時袁紹那麼強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更何況眾人呢?他們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於是,他下令將這些書信全部燒掉,不再追究。那些曾經暗通袁紹的人被曹操的寬宏大量所感動,對曹操更加忠心。一些有識之士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投靠曹操。
在生活之中,假如朋友不小心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千萬不可耿耿於懷。假如你揪住朋友的錯誤不放,朋友就會認為你過於小氣,也許你們的友誼就會到此終止。而如果你能夠表現出寬宏之態,那麼你的朋友一定會對你有歉疚感,而主動地向你表示友好,這樣你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孰優孰劣,你說呢?
絕不可以與之合作的幾種人
根據大量的合夥經營的案例研究,至少有三種類型的人不能與之合夥創業。
1.好話說盡、食言自肥型
工商界的組成分子是極其複雜的,爭利的手段也是千變萬化的。一些人仗著自己有一點小聰明,自以為對商場的人情世故懂得比別人多,因而“走火入魔”,認為商場就是人騙人的地方,總想在與別人合作中多撈一點,多占別人一點便宜。於是,他們在與別人的合夥中對合夥人沒有半點誠意,把對方當成傻瓜,想自己的利益時多,想別人的時候少,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總想自己多占一點,少做一點。對於這類人,不能與之合夥。這種類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能屈能伸,就像螞蟥一樣,要與你合作或有求於你時,他的舌頭如同螞蟥咬人時的身體蜿蜒搖動,說話時音調動聽極了,這就是所謂好話說盡。一旦目的達到,過去所說的話都忘得一幹二淨,完全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打算盤,這就是所謂食言自肥。
照這樣的說法,沒有人願意與他們合夥做生意,但事實上這類人又常常得逞,原因到底在哪裏呢?因為這類人有很大的欺騙性,在實際生活中不容易對他們進行甄別。他們的一大“法寶”就是遇到人們的責難和質問時,能說出一大堆理由來解釋,連拍帶哄,說得你有脾氣都沒法說出來。這類人眼睛都亮得很,心裏有一杆很精密的小秤,對與自己有關係的人都做過估量。凡是對他的利益有幫助的人,他不僅好話說盡,而且在必要的時候他也自願吃虧,表示他的豪爽、耿直;可是對於那些不能幫助他的人,他就換了一副麵孔,其態度之傲慢、表情之難看、說話之難聽,真叫人難以想象。總之,這類人把商場中的壞習氣都學到了家,如果再有一點表演天才,喜怒哀樂,學啥像啥,即使商場老手、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也會被他耍得昏天昏地,上當受騙。
2.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
一些人不甘心替別人當員工,再加上籌措一筆資金也不太困難,於是便有了自己當老板的念頭。他們認為,隻要有錢做生意是最簡單的事情;隻要自己往靠背椅子一坐,自有手下的人替他效命賣力。在他們心中,隻要有錢還怕雇不到人辦事嗎?聽起來,他們的想法一點也沒有錯,隻要你肯出高薪,不怕請不到人才,但是請來的人才如何用,這才是決定你夠不夠資格當老板的關鍵所在。
還有些人本身貪圖享樂,不能從事艱苦複雜的創業工作,但現在每月的收入不足以維持消費水平,看到當老板的很神氣,出入有小車,高檔賓館常來常往,應酬時燈紅酒綠,輕歌曼舞,於是便想自己去當老板。他們隻看到了成功後的享受和榮耀,卻看不見創業的艱辛,眼比天高,心比山大。沒有合夥之前說起創業來豪言壯語,信誓旦旦,發誓要幹出個名堂來,一旦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需要投入艱苦的勞動時,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時,就沒有往日所說的那種幹勁了,或是得過且過,貪圖享樂;或是工作沒有主動性,平日在單位裏為別人幹事時應付了事的那一套壞習氣就出來了。很多受過良好教育,家庭環境又不錯的,現在個人收入勉強過得去的人,最容易成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的人。他們沒有受過生活的磨難,沒有經受過創業的挫折,不懂得創業的艱辛,便以為當老板容易,做生意容易;一旦需要投入艱苦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地努力時,便顯露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的毛病。
3.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型
三國時代的馬謖自認為從小熟讀兵書,深知用兵之道,在守街亭時不聽副將王平的勸阻,執意要把營寨建在高山之上,結果被魏軍團團圍住,幾次突圍沒有成功,加上水源又被攔截,軍心動搖,終被魏軍擊敗,街亭失守。麵對魏軍的長驅直入,幸虧諸葛亮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出空城計,方才轉危為安。馬謖的錯誤造成街亭失守,軍紀不容,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從此,馬謖一直就成為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典型人物。
在當今社會中,像馬謖這樣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人依然很多,隻不過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了。一些人自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分析力比別人強,聽不進不同的意見,總以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是最好的。當別人對他的一些觀點或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時,他常認為沒有必要進行修改。對別人的意見或建議,輕易地給予否決,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法來。思維方法是以偏概全,以點概麵,偏激、固執,不易與人合作。這樣的人當然不能與之合夥創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其優點與局限,優點與缺點同時並存。對於一般的缺點與局限,我們在選擇合夥人時不能求全責備,要求對方十全十美,這事實上是辦不到的,因為我們自己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對於具有上麵所言的三種缺點與局限的人,我們一定不能與他們合夥創業,因為這些缺點錯誤是本質性的錯誤,是長期形成的,一時半刻也改不了。
自古以來,人們就感歎識別人的困難,也提出了一些識別人的方法。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寫到:“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在這裏,白居易強調了識別人的兩個基本方法,第一,實踐——試玉要燒三日滿;第二,時間——辨才須待七年期。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在甄別不可以合夥者時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