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如何避免用錯人(2 / 3)

所以,處於這兩個極端之中的成長經曆,特別是其童年生活,對小人成年之後的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

朱溫出生於貧苦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在其兄弟幼年時,父親已喪。因無以為生,母親便帶領三個孩子改嫁肖縣人劉崇。劉崇生性懶惰,經常對繼子動輒打罵。

生計的艱難、寄人籬下的滋味、缺乏親情之愛的生活以及教育上的放任,使朱溫從小養成殘暴、荒淫、不知廉恥的性格。

後來,在朱溫以後的征戰及稱帝過程中,這種性格就得到了完全的暴露。他使用酷法馭兵,所屬將領稍有違背,即被殺死;對待百姓,更是殺之如畜。

更令人發指的是,他行如禽獸,不僅奸掠百姓妻女、侮辱大臣妻女,就連自己的兒媳也不放過。因此,當其子朱友圭刺殺他時,大罵曰:“老賊萬段!”

而朱溫的兒子們受這種環境的影響,也個個暴戾,相互殘殺不已。

2.小人的性格:過度的自卑或自傲

境地不如他人,才幹不如他人,自然要生出自卑之心。依仗權勢為所欲為而不受懲處,自然要生驕狂自傲之心。

為了得到心理補償,自卑者往往會變得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地去奪取功名利祿,利用外在的強橫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虛弱。所以,不經過正確的心理調整,自卑之心極重者很容易墮入小人的行列,做出違反常理常情之舉。

自傲的人,看不起別人,更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對於自己所欲達到的目標,常認為理所當然。所以,這種人在行事上常會落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可怕境地。對於妨礙自己成事的人,無論是對是錯,極端自傲者皆會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3.小人的特征:膨脹的私欲及野心小人的功名利祿之心要比常人強烈得多。在他們看來,隻有依附一定的權勢,獲得一定的權柄,才有可能實現自己心中的欲望,並通過濫施淫威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然而,小人的才能往往不足以控製大局,更無法承擔其實現勃勃野心的重擔,野心與實力之間的嚴重失衡與不對稱性,使得一些人為實現野心而不擇手段。當僅憑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實現其欲望時,寄生便成為重要的手段。

說到底,小人飛黃騰達,靠的不是真才實幹,而是靠對人心的揣摩和對當權者的諂媚。在一個人的生活道路上,如果確實存在著目標與自身條件的巨大差異,而這個人對實現目標的渴望又極為強烈,那麼,在一定條件下,他就很容易墮落成為一個小人。

六類常見的小人

1.深不可測型

這種小人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對人愛理不理,若即若離,使人難以揣摩到他保持沉默的真實意圖。按照西方心理學理論,這其實是一種權力的展示,玩這個遊戲的人,是顯示他能夠操縱別人的情緒。

對付這種小人不要被他的沉默嚇怕,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要采取主動出擊的辦法。要敢於凝視對方的眼睛,很少有人能被別人凝視著而不會感到不安並能繼續保持沉默的。在凝視時,不要隨便說話,因為一開口就會將這種凝聚的拉力破壞,會減輕對方不安情緒。

2.暗箭傷人型

這種小人喜歡躲在笑容後麵攻擊人,從不肯正麵向人挑戰,要麼是在背後誹謗人,要麼半開玩笑似的攻擊人,要麼就是指桑罵槐。你若作公開的反擊顯得小器,不與之計較又讓人認為你膽怯。

對付這種人首先要將他的暗箭明朗化。如果他說一句陰陽怪氣、明褒暗貶的話,就可嚴肅地責問他“這是什麼意思”,而且要爭取旁觀者的支持,讓這種小人沒有容身之地。

3.歇斯底裏型

這種小人極具侵略性,不管自己有理無理,總是喜歡攻擊人,而且情緒易極端化,包括情緒混亂、極度憤怒、號啕大哭、摔東西等。怒不可遏時,還會說一些不堪入耳的粗話。

對付這種小人要用太極推手的方法,首先要鎮定自若,不要被氣勢洶洶的來勢唬住,將其攻擊來的力量化解之後,再趁機反擊。也就是等對方歇斯底裏發作之後,再理直氣壯地指出其錯誤。如果與對方硬碰硬,會使雙方都下不了台。

4.裝瘋賣傻型

這種人看上去是老好人,非常友善,唯唯諾諾,害怕別人對他有惡意,對任何人的立場和言論都表示讚同。但到了真正的利益衝突時,這種人會毫不猶豫地背著你推翻一切從前對你的讚同和支持,讓你處於十分被動的地步。

對付這種小人的辦法是要讓其與你坦誠相處,同時要多了解他的背景資料,如家庭、愛好、價值觀等,讓他為你的真誠而感動,擔心失去與你的友誼而不敢背叛你。

5.恃才傲物型

這種人對工作狂熱,也很有能力,但在工作中不肯聽從任何人的意見,認為天下英才非我莫屬。有了成績則居功自傲,犯了錯誤卻推得一幹二淨,賴到別人頭上。這種人我行我素,藐視他人的存在,很難有人願意與之合作,在團體中容易影響士氣。

對付這種人要有備而戰,要讓他覺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讓他覺得你的智商、學識、能力都比他強,讓其心服口服,無話可說。但對於他的長處和正確的見解,要充分認可和支持,不要損傷其自尊心。

6.煽風點火型

這種小人並非用明顯的手法來破壞工作或挑撥離間,而是用個人處事的態度來影響別人,或者煽陰風、點鬼火,利用其陰謀詭計來破壞其他人之間的關係,使整個團體都人心惶惶、意誌消沉、士氣低落。不僅自己不求上進,還想方設法讓其他人不進步。

這種小人說來倒是很聰明的,對錯誤的言論找出許多借口來支持,從各個角度向人潑冷水,讓人不自覺地就氣餒了。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消除出去,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牽著惡人的鼻子走

俗話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在公司裏往往也是這樣。一些下屬由於種種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或者在利益的驅動下,也會萌發害人的念頭。知人知麵難知心,作為一名公司老板,很難保證自己對所有的雇員都了解。

因此,總有一些善良的人會被蛇一樣的惡人欺騙、陷害。這些善良的人之所以上當受騙,是因為人們的警惕性不高,總以善心待人。古代寓言中那個救了狼性命的東郭先生和暖活了凍僵的蛇的農夫,就屬於這種人。

有的老板明知自己的某一位下屬是個壞人,背叛過自己,卻帶著僥幸心理相信他能痛改前非,悔過自新,以致不加提防,再一次吃虧上當。這種人最愚。

另有一種老板,能夠認準陷害過他的惡人,對之拒於千裏之外,不會再受其害。但是,對於另一樣式的惡人他卻認識不清,盡管有人一再警告,但他沒有親自領教過這種惡人的狠毒,因而不加提防,直到遭受不測,才痛心疾首,恨之入骨。就像《紅樓夢》中貪淫的賈瑞看風月寶鑒一樣,隻掛記美色不相信骷髏,這種人相信自己的親身體驗而不相信別人,隻接受自己的經驗教訓而不善於吸取他人的教訓,這種人也屬於愚類。

被蛇咬過一次是難免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警覺,提高洞察力,對於一時認識不清的人盡量小心謹慎,在使用不了解的人之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遇事多聽別人意見,不可貿然委以重任。

壓根就沒被惡人陷害過的老板,寥若晨星。把惡人操縱於股掌之上,這才是商海的弄潮兒,企業界的高手,管理上的精英。這種老板一開始就善於觀察學習,注意認清社會上的好人和壞人。善於掌握壞人的活動規律,善於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學會和掌握獵獲惡人、馴服他、操縱他和防止被他陷害的全套本領,隨意擺布他,這是使用惡人的最高境界。因為辦企業有時還少不了用以惡製惡的手段。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你手下難免會有幾個蠻橫的人,這些放肆的人對你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總是像總經理一樣,到處施展其權威,他發表意見並不是要幫助人,而是想駕馭你。對於這種人一定要設法讓其屈服於你的權威之下。

據說托爾泰教學生打獵時,先教他們如何駕馭馬。如果馬走斜道而不肯回來,你偏把韁繩向它偏的那邊拉,讓馬轉個圈回到正麵來,所以那匹馬始終都不知道究竟是自己斜著行還是騎馬者拉它朝那邊走。當你促使馬朝著你想要去的方向走時,你便是馬的主人了。

看清柔弱者的真麵目

大將軍王敦去世後,他的兄長王含一時感到沒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兒子王應在一旁勸說他父親去投奔王彬,王含訓斥道:“大將軍生前與王彬有什麼交往?你小子以為到他那兒有什麼好處?”王應不服氣地答道:“這正是孩兒勸父親投奔他的原因,江州王彬是在強手如林時打出一塊天地的,他能不趨炎附勢,這就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做到的。現在看到我們衰亡下去,一定會產生慈悲憐憫之心;而荊州的王舒一向保守,他怎麼會破格開恩收留我們呢?”王含不聽,於是徑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將王含父子沉沒於江中。而王彬當初聽說王應及其父要來,悄悄地準備好了船隻在江邊等候,但沒有等到,後來聽說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後慘遭厄運,深深地感到遺憾。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會依附於強者;能抑製強者的人,必然會扶助弱者,作為背叛王敦父輩的王應,他的一番話說明他是深諳世情的,在這點上,他要比“老婦人”強得多(王敦每每稱呼他兄長王含為“老婦人”)。

柔弱者被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救弱者於危難之間。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尋找保護的一個護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則正者更正,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為人寬懷,不露鋒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還有可能被奸者、邪者所利用,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們往往欺下罔上,無惡不作;在強者麵前奴顏婢膝,阿諛奉承,在弱者麵前卻盛氣淩人,橫行霸道,他們以柔來掩蓋真實的醜惡嘴臉,讓人看不到他的陰險毒辣,然後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這才是最可怕的。宦官石顯雖不能位列三聊,但也充分利用皇帝對他的寵信而日益驕奢橫逸,濫施淫威。在皇帝麵前他卻顯出一副柔弱受氣的小媳婦神態,不露一點鋒芒,以博得皇帝的同情和信賴,借此卻又更加胡作非為。嚴嵩是一代奸相,可謂赫赫有名,恐怕要比誰都忠於皇上忠於天朝;而在皇帝背後卻欺淩百姓,玩弄權術,惡名昭著。正是這種人才善於耍手腕,以他的所謂柔來戰勝他的敵人,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往往長於不動聲色,老謀深算,滿肚子鬼胎,敵手往往來不及防備便遭暗算。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總是畢恭畢敬的模樣,一般而言,這樣的人與人交際應對,大都低聲下氣,並且,始終運用讚美的語氣,因此,初識之際,對方往往感覺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會察覺這種人隨時阿諛的態度,而致厭惡。

觀察了解,這種類型的人的幼年期,多數受到雙親嚴厲且不當的管教,而致心理扭曲。總是懷抱不安與罪惡感,心中有所欲求時,就受到內在自我的苛責。久而久之,這些積壓的情緒經過自律轉化,就現形於表現。這樣的表象,是他們所自知的,卻是難以修正的,因為借著畢恭畢敬的態度,他們才能平衡內在的不安與罪惡感,並且壓抑益深,態度益甚。也就是說,他們外表的恭敬,並非內在的反映。

這種人常常過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語,常是敵意、輕視、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為常識告訴我們,雙方關係好時是用不著過多恭敬語的。比如:貴府的千金真可愛!你丈夫又那麼健康,實在令人羨慕……類似口頭的禮貌,並不表示對你的尊重,而是表示一種戒心、敵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說,畢恭畢敬的柔弱者,大多並非是什麼惡人邪徒。之所以強調對他們的防範,是因為在他們柔弱的表象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之時,混跡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襲得手。

有一頭鹿瞎了一隻眼。這鹿跑到海邊,在那裏喝水。他用好眼對著陸地,防備獵人襲擊,用瞎眼對著大海,以為那邊不會有什麼危險。有人坐船從旁邊經過,看見這頭鹿,一箭就射中了它。鹿倒下時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黴,我原以為陸地危險,嚴加防範,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深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