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當我們與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時,應該力戒鬆懈,小心測試他內心的意圖,而絕不能掉以輕心,以為此類人就可以不負重托,不行奸邪。有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外表畢恭畢敬的人更應如此。
留心光說不做的人
北京人都知道這麼一句俗話:“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靠的全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有些人說光說不做也是中國人的通病。領導一定要注意這樣的下屬,如果處理不好會說不做的員工,會助長他們懶散的行為,企業有什麼效益可談?
你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誇誇其談,也能經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他們總氣勢逼人,讓你感覺到一種懾人心魄的壓力;他們交友無數,時常會在各種場合認出自己的新識故交,而後寒暄良久;他們也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說笑議論,好像別人都已經不存在,雖然有許多人正在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他們;對於別人交給他們去做的事情,他們會信誓旦旦,又拍胸脯,又下保證,但轉眼他們就會把剛才的保證忘得一幹二淨;他們極其關心社會公益事業,對不合理的現象也義正詞嚴,但他們並不去想法製止,而是爭取一切有利時機來表現自己;在你的眼中,他們是那麼的偉大,而自己又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你甚至已經開始對他們頂禮膜拜;他們無所不能,無能不精,無所不在,但實際上卻又無所事事。
作為一個部門的領導,你的下屬中肯定有這樣的人物:他們能夠調動起他們周圍的人群的興趣指向,而後演說得唾沫亂飛,天花亂墜,大家甚至熱烈鼓掌,齊聲為他們叫好,你甚至也有點蠢蠢欲動。但當你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的時候,卻又發現即使你費盡力氣窮搜記憶,你也找不出一件他們做成過的、值得人誇獎的工作,你甚至覺得,他們除了嘴皮上有點功夫之外,再不能給你留下任何好感。
但是,有時你仍然很羨慕他們,他們甚至擁有著比你更高的聚焦能力。你十分不齒於自己笨拙的口才,想從他們那裏得到一點兒有利的東西,借以提高自己的口才。但實際上,他們一無是處。
如果你的下屬有一個這樣善於誇誇其談的人,那麼你還算幸運,因為你還有能力維持團體的原狀;如果數量變為兩個,那麼你就要多費點兒神了,他們會趁著你稍微鬆懈的機會把整個辦公室搞得一團糟。你得承認他們強勁的破壞能力。
也許這種人的存在使你和下屬的工作環境變得輕鬆怡人起來。他們的言語常常會讓大家體味到語言的極大感染力,敬佩他詞彙上的豐富和語音組織上的敏捷。但是,如果你想務實,如果你想領導下屬靠成績來證明團體的力量,那麼你就要倡導起一種務實的工作作風,而他們這種類似於浮誇的虛假行為則正好阻礙務實作風的建立。權衡其中的利弊,我想你還是很容易做出明智的選擇的。不要以為你們的工作環境離開他們就會變得沉悶無聊而缺乏情趣,如果你覺得離不開這些其實很虛假、很虛無的語言及風采,那麼你永遠也不能體味到由真正的生活經曆撞擊出來的人生的幽默,你也無法去體味真正豐富多彩的人生。
這些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確要頗費一番周折。費仲、尤渾之於商王紂,高俅、蔡京之於宋徽宗,秦檜之於宋高宗,魏中賢之於明熹宗,前者都是以奉承討好、溜須獻媚而換得榮耀,他們嘴皮上的功夫自不必說;後者則恰恰都是被前者的花言巧語閉塞視聽,遠離事實和民意,弄得自己的天下一塌糊塗。因為這種情況而殃民亡國的君王不計其數。也有無數的君王曾在登基之初信誓旦旦地決心要以國事為重,吸納視聽,從諫如流,做出一番彪炳青史的事業,但到後來多數都成了專逞口舌之人的攀附物。唐太宗是個很開明的皇帝,但也差一點斬了魏征。
雖然你經營打理的不是一個國家(當然也不排除你因為拚搏努力成為國家領導人的可能性),但一樣有可能被這樣的人的外在表現所迷惑,進而使你的事業停滯不前。
現在,請你仔細地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存在這樣的一個失誤:你有無數個下屬,你的注意力被一些平素有說有笑、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所吸引,而那些平素沉默寡言、不喜歡外露的人則被你所忽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似乎忘記了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這兩種人的實際成績上!
如果你真的犯了這樣的錯誤,那麼你必須趕緊加以改正,工作成績才是你和你所領導的下屬團體存在的真正意義。
不要以為去辨別一個能夠求實的和一個隻知表現伶牙俐齒的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把工作交給那些你想辨別的人,仔細考察最終的工作成績,你會很簡單地得出結論。而且,為你提一個建議,如果你和你的下屬都是勤於工作求成績而又訥於表達的人,那麼不妨在這方麵多加練習,畢竟你們還要說服不信任你們的其他人。
隻有忠誠是不夠的
在中國內地,許多私營業主靠自己的聰明和艱苦奮鬥,創立了自己的企業,他們深知自己的成就來之不易,為了保護自己的事業,他們往往不信任外人,由自己的妻子、兒女或其他親屬來擔任企業的要職,殊不知,這樣做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身負要職的人對自己忠誠很重要,但再忠誠的人如果勝任不了工作也沒有用。小公司中,常常見到重要的職位都由自己的血親或姻親占據著。人們普遍認為親戚是不會背叛自己的,也就是說,他們可靠些。如果是外人的話,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辭職不幹,而且辭職後可能會做相同的生意,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如果是自己的親戚,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在親戚擔任要職的人中,常常有沒能力,根本幹不了工作的人。如果有這種人在,其他職員就提不起勁,雖說是個無能的“要人”,他們卻會自持“我是老板的親戚”的自傲感,到處顯威風,周圍的人對此將無法忍受,人們會變得歇斯底裏,一邊想這種人能不能早點退休走人。
忠誠是指決不背叛老板和公司,就是無論是好是壞,都要懷有為了老板和公司全身心地奉獻自己的願望。對老板來說,有這種人在自己身邊,既省心又放心。
但是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因為這種人的存在,而使公司的工作處於一種荒疏的狀態,就得不償失了。必須是能勝任工作的人,才能為公司帶來利潤,才能使公司得以發展。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各種類型的人都很好地組合在一起,並使之發揮最大效力,這也是當老板的一項重要工作。
老板應該有遠大的眼光,要想在商界立足,要想使自己的事業成功,必須記住:“在商言商。”一切為了公司,一切為了事業。
對專以“拍馬屁”為生的,請走人
辦公室裏常有那麼一幫人,專以“拍馬屁”為生,而且還具有相當技巧,拍起“馬屁”來不顯山不露水,讓領導渾然不覺中上了他的當,最終受害的還是你自己。一名精明的領導要對專以“拍馬屁”為生的請走人,不給他們機會,以免使公司、個人受到傷害。
的確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頭的領導,把升遷製度變成了黨派之分:誰對他畢恭畢敬、阿諛奉承,就等於佩服他,他就對之恩寵有加,大加讚賞和關愛。無疑,這種“領導人風範”更助長了阿諛之風的盛行。
明智的領導則不會這樣做,他不會中這個圈套,他反而會十分鄙視和厭惡拍馬屁奉承的下屬。
而你自己,首先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哪些是實事求是的評價之辭,哪些又是阿諛奉承之辭;在阿諛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於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哪些人又是企圖通過奉承領導而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哪些奉承之辭中含有可吸取的內容,哪些奉承話都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等等,諸如此類。對於這些絕對不能糊塗。
領導如何對付阿諛奉承者,以下三方麵權作參考。
1.對待專門溜須拍馬奉承領導而毫無工作能力的人,方法最簡單——請君走人就是了。
當然,如果他確是無能之輩,也該讓他走人。況且他還專善阿諛奉承,你周圍有這麼一顆不知何時爆炸的炸彈,你說你還會有多少好日子可過。所以,及時讓他走人比什麼都強。
2.對於能力一般而又有些奉承愛好的員工,最好給他找個合適的位子,讓他閑呆著算了。
這類人不好簡單辭掉,因為他還有一定能力。也不可委以重任,因為他不僅能力平庸,還愛溜須拍馬,委以重任的話,遲早會壞了你的大事。在你的單位中要做到人盡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這類人有的時候還為數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於這類人要注意批評教育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急於求成,這種毛病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來也一定不容易。在這個時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態度,爭取從根本上扭轉他們的行為,改正他們的毛病。
3.對於那些確有較強能力卻也喜好溜須拍馬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對待,這些人可是巨量型“炸彈”,弄不好會造成極大麻煩的。
對待這種人,首先你要依據他的實際能力委以相應的職務。起碼在他們的眼中,你不能成為不識才的領導。這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熱情,而且也帶動著一批人。
另外,你的一些較有能力的下屬,沒有覺察到這類人的阿諛奉承,隻看到了他們的才華,並同時盯著你的行動。如果你不能給第三類人以相應職務,那些持觀望態度的有能力者就會離你而去。這些人看問題不夠全麵,但他們確實走了,無可挽回。
不能重用的18種人
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無論什麼地方都會有害群之馬出現,他們破壞性強,影響力大,使人們防不勝防。對這種人,一定要敬而遠之。
其一,好高騖遠者。精深的事不會做,而粗淺的事又不願做的人,那麼一生就無所事事,這就注定了其人生的失敗。
其二,自憐自欺者。自己既沒有用人的才幹,而又不願被別人所用的人不能用。
其三,孤獨自處者。不能與好人接近,又不能與壞人疏遠的人,必會被好人遠離,壞人同化,其結果是很危險的。
其四,濫交無友者。雖然熟人滿天下,卻沒有其真正的朋友,別人不批評他,他也無法批評別人,這樣會陷入困境,無所成就。
其五,自私自利者。講求個人利益,大事辦不好,小事又不願意做的人,注定要倒黴的。
其六,隨風而倒者。在修道主義方麵,被勢力大的人所嚇倒,而且一般百姓也不來附和,如此必定要滅亡。
其七,牢騷太盛者。有一段令人同情的經曆,看一切是灰色的,嫉妒得到好處和幸福的人。注意:傳染性很強。
其八,極其敏感者。心理承受能力極差,過於內向、憂鬱,會造成很多麻煩。他們幹出的事常會讓人目瞪口呆。
其九,反對社會者。破壞心理,仇恨一切,盼望毀滅性事件發生。可怕。
其十,極“左”極右者。常以追求真理麵目出現,極端化。危險。
其十一,挑撥離間者。東張西望、獵奇、好管閑事,對一切感興趣,常處於興奮中,惟恐天下不亂。有了他,企業永無寧日。
其十二,吹牛說謊者。這種人陳詞濫調誇誇其談,好像這種論調正流行一時。
其十三,大言欺人者。這種人道理少而言辭繁多,聽起來似乎意義深遠。
其十四,曲意逢迎者。這種人曲意迎合別人的意見,好像已經領悟。
其十五,隨波逐流者。這種人跟在人後,人雲亦雲,好像是聽了別人的講述後才做的判斷。
其十六,不懂裝懂者。這種人回避疑難問題不去回答,好像知道很多,實際上一無所知。
其十七,淺嚐輒止者。這種人仰慕通曉道理的人,但隻學到別人的皮毛,看上去好像心領神會,其實並未理解。
其十八,爭強好勝者。這種人爭強好勝而不顧常理,理屈詞窮了還自以為尚有妙語,以至於牽強附會,強詞奪理,看上去好像是自己有理而不願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