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曲藝學習訓練
學校文化娛樂活動項目訓練與比賽學校曲藝項目的訓練與比賽第十一節鑼鼓詞和鑼鼓快
板的學習訓練1.鑼鼓詞和鑼鼓快板的概述
鑼鼓詞與鑼鼓快板是兩個很近似的演唱形式。區別隻是鑼鼓詞演員手中不拿竹板,而鑼鼓快板則要求演員手拿竹板。
2.鑼鼓詞和鑼鼓快板的語言特點
這兩種形式語言節奏較快,演唱詞短句多、長句少,而且經常使用疊句、垛句,配合鑼鼓敲擊,演唱起來非常有氣勢,扣人心弦。鑼鼓詞在演唱時經常是把鑼鼓搬上舞台,有時敲擊者也是演唱者。一般打擊樂器有大鼓、大鑼、大爆堂鼓、小鈸、小鑼。如果演員多,還可以成對成雙,把每件樂器和鼓錘係上紅綢。在舞台上敲擊起來非常紅火。
鑼鼓快板在演唱時經常是把鑼鼓放在側台,敲擊人員不出場。演員在舞台上演唱時靠手中竹板,敲擊節奏。而鑼鼓隻在間奏時敲擊,或者個別段落及結尾,需要烘托氣氛時,隨著節奏敲擊。
3.鑼鼓詞和鑼鼓快板的編寫
這兩個形式,在文字腳本上很象快板群,即多口快板。
它們的節奏比對口快板、快板群要快。它隻有快速、中速而沒有慢速。因此,寫詞時一定要以短句為主,切忌寫長句。
它要求合轍押韻,可以仄平仄平……也可以平平民仄……或者仄仄仄仄。寫詞時要多使用垛句,多寫三字垛,四字垛、五字垛為好。
4.鑼鼓詞和鑼鼓快板的表演
鑼鼓詞表演時,要以大鼓為中心。大鼓擺在靠近天幕的中心位置,鼓的位置還要升高,可放在架子上,擊鼓者也要站上去。其他小鼓和持鈸者也要高於台前的演員,就象是拍集體照,要能看到每個人的臉一樣。
演唱時,可隨著唱詞的段落變換隊形。可以排成“一”字形、“二”字形、“八”字形、“扇”形或倒“八”字形等。變換時間叮在鑼鼓過門中,或者在垛句段落之後。
鑼鼓快板比起鑼鼓詞更為自由,更靈活,它不受舞台上鑼鼓固定位置的局限。可變化更多的隊形,也可以分別組成各種畫麵。第十二節三句半的學習訓練
1.三句半概述
三句半是由四個人表演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曲藝形式。它形式簡單、詼諧風趣。
2.三句半的語言特點
這個形式,顧名思義就是三個整句加上一個半句,一共由四句組成。由幾個或十幾個“三句半”組成一個節目。節目可長可短,要求合轍押韻,但不受節奏限製。
三句半本身有個固定格式,容易編寫,表演簡單。可以現編現演,及時宣傳好人好事,演員來不及背詞可以寫在紙片上,在舞台上偷看詞句表演。
3.三句半的編寫
三句半實際上是四句,但最後一句要用一個字或兩個字,不得超過三個字。轍韻的要求是,可以一段一個轍,也可以幾段一道轍。具體格式是一、二、四句都要入轍,第三句可以不入轍,或者用同轍民聲字。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求用同聲同轍。除第四句要一至三個字外,其餘三句字數不限。但一般常用七字句。
4.三句半的表演
三句半由四個人表演,每個演員手中有一件打擊樂器。可以用小扁鼓,小鈸、鑼、小鑼。演員上台表演要打一個簡單的前奏。即:
咚咚咚,嗆嗆嗆,
咚咚咚,嗆嗆嗆,
咚咚咚,嗆嗆嗆,
嗆,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