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道輪回知會元 縹緲仙宗羅浮山(2 / 2)

瘴神已被羅浮上仙除去,然而在眾仙追蹤瘴神的過程中,羅浮上仙偶見滄海南天之地有一奇山,故此他念念不忘。

在除掉瘴神之後,羅浮上仙同眾好友回到奇山所處之地,隻見此奇山山勢虎據龍盤,雲海縹緲之間,瀑布流泉之中,群峰競秀異,萬類崢嶸奇,別有洞天幽,自成玄福地。

羅浮上仙一行仙友化為行腳布衣,經多方打聽得知,南地鄉民謂此奇山曰“羅浮山”,羅浮

上仙聽聞此山名,竟與自己同名,修煉千萬年的他也不禁喜出望外,連呼有緣,幾乎道心失守的羅浮上仙遂與一眾好友惜別,他在羅浮山中洞天福地靜修‘一運’歲月以悟大道。

羅浮上仙於洞天福地悟之中道出關之時羅浮上仙福至心靈,遂於羅浮山中開設道場羅浮仙宗,並收下五名門徒,傳下自己的衣缽道統。

悠悠歲月,轉眼成空,山中修行容易過,世上輪回千萬年。

無數年前,海外有一自稱天魁道人的修士,他本是一神州一小門派弟子,因犯殺戒被逐出門派,此人自小性格古怪惡毒,被逐出門派後更是邪惡有加。

不過卻也該是他的機緣,他雖邪惡歹毒,然而在一次探險之時,卻偶得一殘卷古經,天魁道人恐仇家追殺,南渡滄海隱身南海蒼茫群島之中的一座島嶼,島上有一座名為菌山的奇山,此地亦是一處洞天福地,天魁道人在此島刻苦勤修殘卷古經,竟修成不世奇功。

修煉有成之後的天魁道人,竟沒有清心寡欲的修煉大道,而是返回神州誅滅仇家,滅掉驅逐自己的小門派,其手段歹毒邪惡令人發指,最後神州無數高手捕殺於他。

天魁道人雙拳難敵四手,重傷的他逃回滄海,蟄伏菌山,他發現以一己之力難抗眾誌,故而他糾結一幫無道之徒,惡名昭彰之輩,於菌山島上開宗立派,設‘天鬼宗’總壇於菌山之上,並四處網羅人手,不過百十年間,竟形成一方宗派之規模。

然其門中手下多為不思靜修而專好奸邪殺戮之徒,在其宗派略成氣候之後,竟妄圖挑畔中原各宗各派,欲與天道爭光輝,遂棄島登陸,為禍南夷濱海之地。

時任羅浮仙宗掌門的羅天上人,乃是羅浮仙宗的第七十二任掌門人,亦即是羅浮上仙的嫡傳第七十一代弟子。

羅天上人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修士,他見天鬼宗於滄海南天為禍不淺,遂約了丹霞仙宗和丹鼎閣等不少好手,率門下羅浮仙宗門下八百精英弟子,同天鬼宗於海濱之地鬥法,然而天鬼宗氣候已成,這一次鬥法雙方損失慘重,任何一方都沒有奈何得了彼此,羅天上人與天魁道人更在大戰鬥法中拚得兩敗俱傷。

然而天鬼宗欲圖謀神州,進擊中原,與天道爭輝的想法亦由此而斷掉,皆因與羅浮仙宗鬥法之後,方知神州之地的神奇。

此次鬥法雖隻有羅浮仙宗一個宗門為主,丹霞仙宗與丹鼎閣稍作輔助,另有羅天上人的一些好友助陣,雙方實力卻已是不相伯仲之間,天鬼宗更是連天道宗的邊都沒有遇上,卻已經損傷慘重。

若神州各大宗派不是對萬窟山、無定星辰海和屍胡山等地有所顧忌,再有幾個大型修仙門派,傾一半實力圍剿天鬼宗,恐怕天鬼宗已入萬劫不複之地。

是以天魁道人隻得命天鬼宗門下弟子退回菌山總壇,蟄伏以待。

不過天鬼宗門人卻在暗中與蠻海之中的妖魔勾結,雖然沒有大舉進犯,卻依然暗中作祟,不時截殺正道弟子,偶爾暗害羅浮門人,時時為禍滄海南天。

自從雙方鬥法以後,天鬼宗與羅浮仙宗便結下不世之仇,雙方恩怨不斷,仇殺不止,時時互鬥……。

悠悠歲月逝者如斯而晝夜不舍,千萬年的時光,悄然流逝,會元之間的歲月,在修仙之人眼中看來,並非遙遙之期。

可這樣的歲月對於神州子民來說,卻是一個個傳奇,是一則則傳說,是一段段故事。

每一段努力抗爭的歲月,每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神州之子民永遠銘記;每一個熱血拋灑的傳奇,每一則摧人淚下的傳說,神州之子民時時不忘。

誰又能不銘記前輩拋灑熱血隻為守護神州;誰又能不銘記祖先獻出生命換取來之不易的安樂生活而繼往開來;誰又能不將先輩的精神瑰寶傳承和發揚光大;誰又能忘記生養我者父母,造化我者神州大地,成就我者山川河流,便是沒有名山大川,亦自有清溪流泉,萬萬不敢忘也。

若是一個民族忘祖忘宗,若是一個民族背棄根源,若是一個民族狂妄自大,豈非是一個悲劇的開始,豈非又是到了禍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