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領袖(3)(1 / 3)

戰爭領袖(3)

與英蘇聯盟抗擊納粹

1941年6月22日淩晨3時30分,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戰的強盜伎倆,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德國的仆從國意大利、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一道參加了侵略蘇聯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具有決定性的大戰在蘇聯國土上展開了。

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凶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德國師、裝甲師和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萬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

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裏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

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六個星期至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誇大其詞地說:“我們隻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

希特勒背信棄義地向蘇聯發動進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一些短視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幸災樂禍,他們狂叫:“讓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廝殺吧!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

但是,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卻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希特勒進攻蘇聯,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帶來了根本性的轉折,隻有緊密地和蘇聯聯合,才能取得這次戰爭的徹底勝利。丘吉爾和羅斯福就是這方麵的代表人物。

1941年6月24日,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準備在可能的範圍內,全力援助蘇聯。”然而蘇軍在戰爭初期連連失利,這在美國決策層中引起對援蘇是否明智的爭論。

軍事專家們普遍悲觀地認為,“俄國軍隊將土崩瓦解”“希特勒將在六個星期之內拿下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他們預言,如果把軍火運往俄國,隻能白白浪費掉。

隻有前駐蘇大使喬·戴維斯是樂觀的,他告訴羅斯福:“俄國人手裏的貨色比任何人所知道的都要多,他們是了不起的戰士,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被戰勝的。”

羅斯福決定派霍普金思去蘇聯摸摸底。霍普金思身材修長而瘦削,一副不修邊幅的儀容,但舉止灑脫,思想敏銳,當時負責《租借法案》的實施,並無明確的官職。

霍普金思自1940年德國進攻西歐時住進白宮,和羅斯福親密無間,深受羅斯福的信任。此時蘇聯正處在艱難時期,急切渴望得到外界援助,因此他們對這位總統特使的到來自然格外重視。

7月27日,霍普金思抵達莫斯科,當即受到蘇聯最高統帥的接見。斯大林坦率地向霍普金思亮了家底,把蘇聯的兵員、坦克、槍炮和飛機的數字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這些數字遠遠超出了西方人士的估計。

斯大林表示,蘇聯完全能夠守住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但蘇軍急需高射機槍、高射炮、重機槍、步槍,尤其需要飛機、坦克和高射炮。

訪蘇期間,霍普金思還親自到前線進行了考察,蘇聯人民的英勇鬥爭精神和必勝信念,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致後來每當駐莫斯科的軍事觀察員發回悲觀的報告時,霍普金思便表現出極端的憤怒,認為他們依據的隻能是受偏見影響而歪曲了的猜想。

霍普金思訪蘇是戰時美國對蘇關係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羅斯福由此獲得了有關蘇聯實力和前途的大量可靠情報,加深了對蘇聯的了解,從而堅定了他援助蘇聯的信心。

9月底,美、英、蘇三國在莫斯科召開會議,簽訂了10億美元的援蘇議定書。據此,美、英每月將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500輛坦克和其他軍火。11月7日,羅斯福宣布蘇聯為《租借法案》受援國,美將向蘇提供十億美圓的無息貸款。

在援助和支持蘇聯抗擊德國的同時,羅斯福也注意了美英兩國戰略合作關係的加強。

自《租借法案》實施以來,美國實際上已同英國站在一起。羅斯福出於對反法西斯事業正義性所抱有的信念,獨自承擔了援助英國的全部責任。

羅斯福利用手中的權力,把金錢、武器源源不斷地出借給英國,甚至還命令年輕的士兵們駕著飛機投入戰鬥,或許還要犧牲生命。但是,他一直沒有就這一事業的原則和目標發表過宣言。

而德國進攻蘇聯後,斯大林就立即在廣播演說中明確宣布,他們所從事的衛國戰爭,“不僅要消除我國麵臨的危險,而且還要幫助那些呻吟在德國法西斯主義枷鎖下的歐洲各國人民”。

羅斯福深感自己在政治宣傳方麵落後了,他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他曾試圖在演說中公開表明美國政府對這場戰爭的原則立場,但又覺得那僅是單方麵承擔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