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糊塗”能養生
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一個條幅:“難得糊塗”條幅下麵還有一段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當然,這裏所講的“糊塗”是指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意在勸人明白事理,胸懷開闊寬以待人。
常言所說的“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即指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起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非原則性的小事,則不必認真計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塗”的做法,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亦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那麼煩惱和憂愁便會先於“說法”而來,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醫學研究表明,人若是經常處於煩惱憂愁的漩渦之中,會頻頻激發機體的“應激反應”,不僅會加速人的衰老,而且會引起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而小事“糊塗”些的話,則可避免矛盾發生,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
“糊塗”還能幫助人們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因為“糊塗”本身也是樂觀主義精神的一種體現。當然,“小事湖塗”絕非事事糊塗、處處糊塗的,一個人若是在大是大非麵前不分青紅皂白,不講原則性,那可就是真正的“糊塗”了。
總之,在生活中大事明白些,小事糊塗點,能使你保持精神愉快,故鄭板橋的名言“難得糊塗”堪稱養心妙招。常言道“修成大愚方為智”、“吃虧是福”即是此理。
二、“難得糊塗”養生佳
陽春三月,就在全國“兩會”召開的前夕,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相聲大師馬季先生。這位至今仍活躍在演藝第一線(尚未退休)。才思敏捷的相聲泰鬥,跟電視裏看到的形象沒什麼兩樣,依然是那樣慈祥而又平易近人,仍舊是親切的笑容、和藹而又幽默的話語。看上去他精神矍鑠、身體硬朗,根本看不出他已年逾古稀,更不敢相信他是一位身患心髒病、糖尿病18載的病友。
馬季,這位專門“逗你樂”的大師,多年來嘔心瀝血的相聲創作、奔波繁忙的舞台演出給他的健康帶來了不良影響。馬老告訴記者,他有18年的心髒病史,就在18年前因心肌梗死住院搶救期間,醫生告訴他,除了心髒病,他還患有糖尿病,血脂也不正常……
麻痹大意,痛定思痛
采訪中,坐在記者對麵的馬老始終談笑風生,並不時起身,像表演單口相聲般生動形象地回答著記者的提問。馬老對記者說:“其實我年輕的時候身體挺好的,由於那時演出多,又常常熬夜寫相聲本子,一忙起來就顧不上關照自己的身體,沒想到累出病了。1987年,我突然得了急性心肌梗死,當時情況特別危險,幸虧搶救及時才幸免於難。但病愈出院後,由於工作忙,思想麻痹,根本沒往心裏去,吃喝也不太注意,一忙起來就把運動給拋到腦後去了,以為上下飛機、國內國外到處跑,活動量就夠了。朋友們給我推薦了很多保健品,我甩掉藥物,光吃保健品了,可越吃血糖越是控製不好,以致造成心髒、腎髒都有不同程度地損害。
走過一段彎路後,我才知道糖尿病的厲害,才知道接受正規治療、找專科醫生的重要性。醫生認為我的胰島功能還可以,現在血糖控製得很好,各種並發症也有所好轉。但我畢竟心髒不好,還有糖尿病。所以我每年都定期體檢。醫生說至少一年要做一次全麵檢查,我一般半年就查一次。這也很重要,多注意點總沒壞處。”
嫌肥揀瘦,去精吃粗
馬老說:“在飲食方麵,甜食我是一點兒都不碰,肥肉早就不吃了。不過瘦的牛肉、羊肉以及奶製品還要適量吃些。像白米飯、饅頭、麵包這樣的主食我一般很少吃。為了管好嘴,我經常吃粗糧,比如吃點兒蓧麥麵、蕎麥麵、全麥麵等。為吃這些粗糧,朋友還送我一套山西的恰恪床子,我經常用它軋粗糧麵條吃。我的飲食原則概括起來就是:‘嫌肥揀瘦,去精吃粗’。”
我遛遛狗,狗遛遛我
畢竟歲數不饒人,一些大運動量的項目有些力不從心了。但馬老堅持每天散散步,一般至少半小時。晚飯不吃太多,吃到七成飽就行了,然後再出去散步。他說這樣有助於消化,如果能出點兒汗就更好了。雖然簡單,但對身體很有好處。馬老微笑著說:“我家裏養著狗,每天總是忘不了‘我遛遛狗,狗遛遛我’,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天的基本運動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