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糊塗處世篇(4)(1 / 3)

一個三伏天,武帝給朝臣賞賜肉食。大家等得直流口水,可負責分肉的官員卻一直沒來。東方朔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向同伴說:

“按照我朝先例,三伏天上朝可以早退,所以不好意思,我先領自己的那份肉去了。”

說罷,他便拔下佩劍,切了一大塊肉,揚長而去。禦膳部的官員知道後,氣得不行,立刻向皇上告了狀。

第二天早朝,武帝厲聲叱責,東方朔立刻摘下帽子,俯伏在地,聽候處置。看他這麼聽話,武帝一下子童心大起,想要作弄他一番,於是說道:

“你要是真心悔改,就當著大家罵自己一頓,嗓門放大點!”

東方朔恭敬地拜謝完畢,一本正經地站了起來,扯著脖子大喊了起來:

“東方朔呀東方朔,沒等陛下分賞,就擅自拿走賜品,真是無禮之極!拔出佩劍,大塊切肉,簡直壯烈之至!那麼多肉,隻取小小一塊,堪稱寡欲的楷模!一口沒吃,全部帶給老婆,更是愛情的表率!”

話未說完,武帝已經捂著肚子笑得不行了,臣子也笑倒了一大片:“真有你的!本想讓你丟一回臉,沒想到卻看了場好戲!”

笑夠了,武帝特地賜了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賞給東方朔的太太。

東方朔的處世術

東方朔生前就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

“與人相處和為貴,千萬不要遭人憎恨,辦法就是永遠不要恨別人。人的一生固然應該廉潔奉公,但是不要學伯夷和叔齊,一味意氣用事,寧可餓死在首陽山上,那種做法太笨了。相反,應該學習老子的辦法,甘心做一個身份卑微的小官,那才是立身處世的大智慧。雖然人在朝廷裏當官,但是心態卻如耕田的農夫一般,吃飽穿暖就行,那你還能有什麼矛盾?然後你才能真的達觀,像隱跡山林一樣,藏身、藏名於朝廷之上。此法若能終身篤行,什麼災禍也找不到你。”

東方朔的一生,不是偉大的一生,不是光輝的一生,不是燦爛的一生,但是,卻是成功的一生,而且,他成功得還相當特別呢。這就好比吃掉了甜甜的果肉,卻吐掉了裏麵的核,他所擺脫的,是每個朝臣都無法擺脫的憂慮、恐懼、焦急與失望。

才子賈誼終生不得誌,年紀輕輕就被活活氣死,可見才華這東西,也有它的陰暗麵,一不小心就能把人吞噬掉呢。

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有點與眾不同的好東西,每個人還都拿這些東西挺當回事。問題是,你越固執,越放不下,就越和這個世界不合拍,遇到的矛盾越多。到最後,你就真的成了一隻“綴網勞蛛”,隻知道抱怨網為什麼會破,卻不肯抬頭看看,那沒有網的天空是多麼遼闊。

東方朔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可以擺脫束縛,驕傲地飛翔。

糊塗處世個人修養

一、為人處世

真誠地讚賞他人,使他人覺得自己重要。天底下隻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給他想要的東西。那麼,人們靈魂深處到底想要什麼呢?按照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說法,一個人做事的動機不外乎兩種:性衝動和渴望偉大。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杜威則有另一種說法,他認為,人的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類與禽獸的最大的分野。心理學家詹姆士也說過:“人類本質裏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這種渴望不斷地啃噬著人的心靈,少數懂得滿足人類這種欲望的人便可以將他人掌握在手中。所以,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成就、需要,而應盡量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出自真誠地去讚賞他們。讚美要真誠、慷慨,它不費什麼,但產出頗多,它使得者獲益,給者不損,它發生於轉瞬間,而對它的記憶有時永存。

恰當地自我表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人們自我表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我們對一個人的接納性和信任感越來越高,我們也會越來越多地表露自己,同時也要求別人越來越多地表露他們自己。因此,我們要想知道自己同別人的關係深度如何,要想知道別人對我們有多高的接納性,隻需要了解別人對我們的自我表露深度如何。過多過少的自我表露都會造成個體的適應困難,從來不表露自己或很少表露自己的人永遠不能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沒有知心朋友,缺乏社會支持係統,麵臨困難時無法向他人求助,很容易被挫折和煩惱壓垮;而將自己心理的所有事情一股腦地倒給別人會使他人感到威脅,他人會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這種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支持。

自我表露遵循對等原則,一般來說,人們往往根據別人的自我表露來判斷自己作出什麼樣的表露。當一個個體開始表露自己的心聲,信任的紐帶即開始建立。對方會以同樣親密的自我表露作為接受信任的信號。自我表露不斷增加,直到形成了恰當的親密關係。但是,如果過分地自我表露,雙方就會感到不舒服,就會離開那個最佳的親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