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糊塗處世篇(7)(1 / 2)

一天,王先生下班回到家,卻驚奇地發現老太太的雞籠已經修好了,他很高興,晚飯時,他和妻子又淡起了此事。

不成想王太太笑著說,“你以為是老太太覺悟提高了嗎不是的,我在菜地裏放了個筐,這幾天我天天做著同一件事,每天早晨拿兩個雞蛋放到菜地的筐裏,晚上的時候再拾回來,然後老太太就主動將雞籠修好了。”

張先生一聽,不禁豎起了大姆指,夫妻二人相視大笑。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做人亦是如此,當你遇到難以理喻的人時,與其正麵衝突弄個兩敗俱傷,不如動動腦筋,想辦法讓他自己掛起白旗,所謂曲徑通幽,或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B:雞與蛋的故事

一家公司要招收一名業務經理,由於薪水出得頗高,所以前來應聘者趨之若鶩。

經過筆試後,隻剩下三個人,他們的文憑與學曆相當,考試成績也頗為相近,於是,總經理約見了他們。

總經理問第一個人,“這世上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那人一頭霧水,不知道總經理為什麼要這麼問,可是麵對總經理那等待的目光,又不好提出質疑。於是硬著頭皮說“先有雞。”

接著,總經理叫來第二個人問了同樣的問題,第二個人答曰:“先有蛋。”

然後,總經理又叫來第三個人,還是問了同樣的問題,第三個人說“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那要看客戶的意圖了,如果他想要雞,就是先有雞,如果他想要蛋,就是先有蛋。”

經理繼續問道:“如果你不知道客人是先要雞,還是先要蛋呢”

第三個人笑著回答,那我會說:“先生,您的意思呢”

於是,第三個人被聘用了。

在現實生活裏,人與人之間的知識水平相差並不大,尤其是受過同等教育的人,就更難分清到底誰的知識更勝一籌了。許多時候,一個公司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並不是僅僅將目光盯在文憑上,比起單純的文化知識來,一個年輕人的思維方式與處世的能力往往更為重要,當對方拋給了你一個雪球,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不妨試著將它再拋回去。

C:尊嚴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去拜訪法國名人波蓋。

波蓋取笑美國曆史說:“美國人沒事的時候,往往想念他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祖父那一代,便不得不停止了。”

他的話中充滿著輕蔑。

馬克·吐溫不甘示弱,他以充滿詼諧的話說:“當法國人沒事的時候,也總是盡力去想,人們都說與我母親生活的這個男人不是我的父親,那我的父親究竟是誰呢”

隻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原本是個很淺顯的道理,然而許多人卻往往並不在意,為圖一時嘴上的快意,肆無忌憚地羞辱別人,這一時刻,他或許根本就不曾想過,即使被羞辱的人不反唇相譏,你在別人眼裏的形象也已經大打折扣,試想,誰願意和一個沒有修養的人一起共事呢

D:偷懶的工人

某公司的老板視察倉庫時,看到一個工人正坐在地上看漫畫。

老板最討厭工人偷懶了,於是沒好氣地問:“你一月賺多少錢”

工人輕鬆地說:“兩千塊!”

老板叫管理師給工人兩千塊錢,然後說:“拿了錢給我滾!”

事後,老板問管理師:“那個工人這麼懶,是誰介紹來的啊”

管理師說:“老板,他不是本公司的人,而是其它公司送貨的。”

著名作家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以憤怒開始的事情,往往以悔恨告終!

在工作或日常的生活中,無論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謹慎行事,總是依照性情的衝動來做事,不仔細探究事情的真相,就算不該失去的也會失去,到頭來隻能得到於事無補的歎息。

E:有關大雁的故事

有兄弟二人看到天空中有一隻大雁飛過,於是拉開了弓說:“如果射下來,就把它煮了!”

在一旁的弟弟聽了,阻止說:“這怎麼行,鴨子才用煮,大雁要烤著吃才好吃。”

於是,兄弟二人為了大雁應該怎麼吃的問題吵了起來,最後,他們隻好請來一位長者評理。

長者說:“你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幹脆把大雁分成兩半兒,一半兒煮著吃,一半兒烤著吃,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兄弟倆認為長者說得有道理,於是立刻回到大雁剛才飛過的地方,打算把大雁射下來,誰知道,找遍了整個天空也沒看到大雁的影子,原來在他們爭論不休時,大雁早已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