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糊塗求學篇(3)(1 / 3)

下麵談一點點怎麼讀書。讀書是要記筆記的,因為你是專業讀書的,你不是愛好者,至少今天你不是。筆記怎麼做?筆記是給自己做的,自己能看懂就行。筆記可以記得極其簡短。家裏人看不懂,老師也看不懂,不要緊,是給自己不是給別人記的。筆記實際上是一個索引,看到兩個字,哦,他說的是這個觀點,就行了。或者再加個頁碼,在這本書某頁,日後要引用,要深入思考,把那本書拿來翻到那一頁,就行了。

絕對要記筆記,這句話你要切記。再說一點,讀書讀完以後要和人交流,要經常去賣弄,跟別人吹牛。這是非常好的,這樣能幫助你記住書裏麵的東西。你給人講的時候你可不是拿書給人家念,會不知不覺地加進你的思考,至少加進你所強調的東西。這樣有助於將書中的內容跟你的思想融合。你當時能從腦子裏拎出什麼東西來,肯定無意識中進行了篩選,那是你最喜歡的東西,你喜歡的東西你才能牢牢地記住。讀書能正確理解更好。其實正確理解談何容易,大師的門徒們一向都是有分歧的,誰的意見最正確啊,很難說。理解得正確也好,有一點誤讀也不要緊。

讀書最大的收獲是開發你的心智、開發你的思想,讀了以後跟作者的認識完全一樣,第一沒有可能,第二也沒有意義。要都是這樣,人類的思想就不會發展和拓寬了,一個好的思想激發了傑出的少年,他們受到激發以後將這思想稍微變異了一下,思想就是如此發展的。所以重要的是受書的啟發產生一些新的念頭,是不是正確理解不是最重要的。讀研究生的時候一年應該讀多少書呢?我想得七八十本,當然不算過手的。過手的書要達到一百多本,通讀的要七八十本。七八十本可以包括小說的,包括你個人的一些特殊的愛好,比如你喜歡的詩詞,都可以的,但我想一年讀的書總得要七八十本。不讀七八十本書你算幹什麼的?你不是職業讀書嗎?

讀書就說到這兒,下麵轉向另一個主題:思考。社會科學是什麼?社會科學是一個個解釋係統,解釋我們的社會,解釋我們的世界。馬克思說:哲學家的任務是解釋世界,我們的任務是改變世界。我們這等侏儒沒有這種雄心壯誌,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我覺得我所要做的事情能夠做好已經很不錯了,那就是解釋社會。我們即使能改變這個社會,影響這個社會,也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於我們不該抱那樣的奢望。我不想極大地改變世界,我不相信極大地改變世界以後能夠帶來一個全新的、美好的世界。

我隻能抱著慢慢來的這樣一種態度,這就是我跟馬克思的不同,這就是我為什麼隻能做一個所謂哲學家、所謂侏儒,去解釋世界。再者,這也是我的角色決定的,有的人的角色可能更直接地影響社會,比如政治家、官僚,乃至大商人,而我隻是一個學者。你們當中的很多人日後可能也隻是一個學者。我們的角色就是要解釋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解釋並非不是一種參與,解釋並非不能影響這個社會,但是你也不要對解釋抱以過大的期望,以為它會很快影響這個社會。不可能的。我們的使命就是解釋這個世界,那麼我們怎麼發育出解釋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學會思考。

我說要從解釋你身邊的生活開始,要從日常生活中去學習思考,要學會解釋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疑團。你要對你周邊的日常生活有好奇心,要問為什麼。可能你跟你的很多同齡人不一樣,你除了活著以外還會經常好奇和提問:哎,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周圍生活的方方麵麵可以刺激我們的好奇心,可以誘發我們去思考、去解釋。比如家裏的狀況,你來到世界上的最先目睹最先感受的小環境;比如你親屬的謀生之道,他們靠什麼活著;他們怎麼有的人下崗了;他們之間是有差別的,在職業上,在社會地位上。在你記憶中你的家庭消費在這二十年來的變化,這種變化怎麼樣發生的,和大社會有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你生活在農村,故事會更多。因為一個村落中已經發生了極大的分化,在農村會目睹形形色色的生存方式。

在城市互相關起門來,互相了解很少,在農村因為有很大的透明度,你從小就會接觸到很多的糾紛,你會看到分家,看到村莊政治,看到要選舉了,村裏人在爭奪權力,這是城市裏的少年絕對看不到的,你不想看都會不知不覺地聽到看到。現在你來到學校了,周圍的日常生活仍然有望成為你的思考對象。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有手機,為什麼要有手機呢?座機解決不了你的信息溝通?說手機方便,真的有那麼多要緊的事沒有它就不成,沒有的事。可能發短信真的很方便很便宜,但方便、便宜誘使你發了很多很多短信,加在一起錢也不少。我相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非常耐人尋味,非常有琢磨頭,不是像每個人張嘴就說出的那樣。社會上自欺欺人的事比比皆是,這才是真實的生活。我說要從日常生活去學會思考、學會思想、學會解釋。因為日後你要去解釋社會,去解釋世界,首先要從解釋周邊開始培養這個能力。如果你解釋周邊的能力遠遠遜色於你的同齡人,日後你要去解釋社會、解釋世界,見鬼吧,你不可能解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