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糊塗治家篇(6)(1 / 2)

女兒大哭之後,她又馬上給了女兒一小塊點心。我問史密斯太太:“您為什麼責罵您的女兒呢?”“她總是這樣經常弄髒自己的裙子。”“可您為什麼又給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她的行為呢?還是為了她受責罵的補償?”史密斯太太啞口無言,她不知應該怎樣回答我。她這樣做,小女孩就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會責罵她,更不知道挨了罵後她為什麼又得到了點心,這對她的成長是相當有害的。我時常教育兒子,讀書、品學優良是為了他們成長,而家務活本身也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履行的職責。如果卡爾有相當出色的表現,我會給他一定的物質獎賞,還會帶他去一個他向往的地方。

對兒子的懲罰,我一向講究原則,一定要讓他心服口服,否則懲罰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懲罰之前,我總會給他警告,並向他講清原因,告訴他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曾對卡爾說過:“你必須早上按時起床,否則我會認為你是放棄你的早餐,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有一次,他起床太晚,超過了規定時間,當他來吃飯時我們早已收拾好了一切,並把他的早餐收走了。卡爾看著我,似乎想為自己的過失辯解,但我先開口對他說:“真遺憾!我也很想把牛奶和麵包留在你的位置上,但我們有約定,不能破壞它。這隻能怪你自己。”其實,早餐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他知道,我們的約定是認真的,是必須遵守的。

三、英國人教子有方

關於德育,大家都相信要從娃娃抓起。怎麼抓?英國有些基本的觀念與我們似乎不大一樣,或許不無借鑒意義。

1.小孩不是白紙小時候背毛主席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後來大家一直以訛傳訛地以為這是說小孩子跟張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麼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紙論”是個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在西方已經過時了。

2.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

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3.道德不靠教導據介紹,英國中小學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PROCESS),目的不是讓孩子們樹立遠大理想或者爭當舍己為人的英雄,而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應該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這個“感染”,跟“感染感冒”,是同一個動詞(CATCH)的同一個用法。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裏,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4.不淡泊輸贏,但更要享受過程那麼,如何防範學生作弊?答案很簡單:老師有責任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這樣一個基本觀念:如果你靠欺騙方式獲勝,那麼你其實已經輸了。老師並不是教學生去學老莊的超脫,淡泊輸贏結果;相反,英國學校裏,“輸贏”二字總被掛在嘴上,因為各種比賽名目繁多,充滿學生的學校生活。但正因為比賽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領略到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你會贏,但不會每次都是你贏,每個人都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要緊的是享受參與的過程,要緊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國的中國移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人對人生的選擇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這事兒不合潮流,也不時髦。功名利祿都想要,但最要緊的是這是自己心之所喜,性之所趨。

5.不要妨礙別人英國的社會道德教育,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這其實就是公德與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稱為“對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國小學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個人清潔衛生、學習用具收拾整齊等等都在道德教育範圍之內。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其實有很相似但也許更為積極的說法: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就要照這樣去對待別人。英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到處滲透這一思維方式。就拿交通規則來說:為什麼可見度良好時不能打開車尾霧燈?別人超車時為什麼要把遠光燈改成近光燈?開車時如果考慮別人的處境,考慮可能會給別的道路使用者帶來的危險,也就意味著考慮自己行車的安全。一部英國交規,處處體現著這個並沒有明說的道理。

Tip:收藏+分享糊塗學(曆代經典文叢),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