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複會後,小王發現劉局長已恢複了正常,並把會議引導到了正常的議程上,最後,會議比較圓滿地結束了。’
會後,當隻剩下兩個人的時候,劉局長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說:“小王啊,多謝你的‘清涼劑’呀!”
以後,小王與劉局長結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誼,小王也越來越受局長的賞識了。
自然,“自相矛盾”的勸說術有其很強的說服力,但它也是“雙刃劍”,用不好也會自傷其身,因此,下屬一定要注意。
第五,在娛樂中趁領導高興時提建議。
在娛樂中趁領導心情好時提建議,更容易為領導所接受。此時,你可采取潛移默化傳輸思想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借題發揮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領導感到掃興。
現代心理學證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情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較之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說明,人是一種有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動物,其思維特征要受到某種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對方的情感變化,趨利避害,從而占據某種心理方麵的優勢和主動,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極傷害。
領導也是人,也無法擺脫上述思維規律的影響,這就提醒我們,一定不要在領導情緒不佳時進言;同時,也啟示我們,在領導心緒高漲、比較興奮時提出建議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眾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在二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了本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列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傑出的作用。
華西列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列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的“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但奇妙的是,等華西列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誰是真正的思想來源。
正是在這些閑聊中,華西列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致於連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從效果上看,華西列夫斯基達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議能夠被斯大林所采納,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人之一。
在娛樂中,領導心情比較高興,情緒較為放鬆,更容易接受下屬的一些建議。但是如果不能細察當時的情形,不能選擇有利的進言時機,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領導的不快。
畢竟領導是來娛樂的,可能對於許多領導來說,這是難得的放鬆,他們並不想有人在這時候打攪他難能可貴的片刻興致,更不想去談什麼工作。如果下屬不懂審時度勢、察言觀色,在領導玩興正濃時去請示工作或提出建議,無疑會使領導感到不快,在這種情形下,又怎麼能夠說服領導呢?
比如,一位領導正在與別人下棋,想著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對方於死地,此時你插上幾句工作上的事,領導一說話,一走神,結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沒看清對方的動向,丟了子,他怎麼會高興呢?即使是剛才處於優勢,心情正好,此時也會大為掃興,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會視你的建議為出氣筒,大加撻伐,或者根本就對你和你的建議不願理睬。
因此,此時你最好的選擇便是入到領導的娛樂活動中去,為領導助興或幫助領導盡快取勝,使他的興致得到滿足。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你和領導共同創造並分享了快樂,也容易使他接受你,為談話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