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糊塗為人篇(13)(1 / 3)

馬謖是諸葛亮手下的大將,屢立戰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卻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遺憾。司馬懿出兵進攻街亭這個咽喉要塞,為諸將提供一個表現才能的好機會,馬謖也瞅準了這個關鍵時刻主動請求把守街亭。諸葛亮深知街亭的戰略意義重大,提醒道:“街亭雖小,幹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立功心切,立下軍令狀,但他的想法並未如願。街亭失守?打亂了諸葛亮出岐山的計劃,馬謖不僅沒能立功,還喪失了卿卿性命,而同去的趙雲、鄧芝卻表現甚好,沒有損兵折將,還保證了軍資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歡。孔明親自率領諸將出迎,見到趙雲說:“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回答說:“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後,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孔明誇獎道:“真將軍也!”還賞賜趙雲50斤金子,取絹一萬匹賞給趙雲的部卒。趙雲推辭不受,孔明更是倍加欽敬,歎道:“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

同樣的關頭,同樣的機遇,馬謖把事情辦砸了,趙雲和鄧芝卻把事情辦得很好,一個傷了孔明的心,一個贏得了孔明的賞識和敬佩,所以,關鍵時刻表現自己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

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有的下屬確實有才能,但害怕困難,不敢在緊要關頭站出來,自己的才能也不會被人發現。毛遂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我們的老師。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到楚國談判合作的軍國大事,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大半天也沒結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顧慮,決意不下。眼看談判要以失敗告終,隨行的其他19個人都一致動員毛遂上,考驗他的時候來了。毛遂鼓足勇氣,按劍而上,問平原君:“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後大怒道:“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劍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國的大功告成。這一出使楚國,使平原君認識了毛遂的價值,讚歎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於百萬之理由”,後來把毛遂作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這裏健表現出了很大的勇氣,可以說是智勇雙全才獲得了成功。有智無勇或有勇無謀均不能成功。培根先生曾說過一段與此關聯的話為證:“如果問: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大膽,第二,大膽,第三,還是大膽。同樣,如果要問:在關鍵時刻獲得領導賞識的東西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勇氣;第二,勇氣;第三,還是勇氣。”

善於把握關鍵時刻獲得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一方麵要善於發現某些關鍵時刻,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把某些時刻變為關鍵時刻,善於創造關鍵時刻。一般而言,關鍵時刻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上級派下屬難度較大而且影響較大的任務時,做好這樣的工作對領導而言至關緊要,下屬應當全力以赴,協助領導圓滿完成任務,不可袖手旁觀。

第二,其他同事忙於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卻很多時,也要多承擔任務,井井有條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幹得相當出色,領導自然會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所以不要推卸責任。

第三,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領導與大多數同事都拿不出辦法時,要冷靜、穩妥地出謀劃策,把問題解決好,表現你的超群的才幹。

第四,假如你剛剛到某單位工作或調來一位新領導,抓住這個推銷自己的重要機會。

第五,領導陷入逆境時,如果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屬的支持和幫助時,伸出你援助的手。雪中送炭千金難買,錦上添花一文不值,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對關鍵時刻的把握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有的下屬平時並不見得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在一些領導非常關注的場合下,他卻表現得盡善盡美,受到領導的讚賞,不能不說他高明。

隻要你智勇雙全,又善於利用關鍵時刻表現自己,也就很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了。

看透社會中的人

一、“我去去就來”的故事

大約兩年前,接觸日本人和田一夫的書,裏麵有一章節頗使人心動。和田一夫是跨國集團八佰伴的頭目,每次離開母親出差不稱離開家門,而是對母親說:“我去去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