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陳子龍之死(1 / 3)

陳臥子,是中國文人中少有的殉國誌士。

在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皇帝通常用國家的名義,收拾他們不喜歡的文人。即使統治者不抓、不關、不殺、不砍舞文弄墨的這一幹人眾,也絕不會張開雙臂熱烈擁抱詩人和作家。這兩者之間,既是水和油的關係,也是水和火的關係,你知識分子這層浮在水麵上的油,早晚會被波浪衝刷掉;你知識分子的這把火燒得再旺,也經不起消防隊那水龍頭噴出來的水。

然而也怪,中國文人對於皇帝也許敢大不敬,但對於以這個皇帝所代表的國家,卻是“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地忠誠不貳,有時候會將自己那微不足道的生命,與那個其實也並不喜歡的國家共存亡,與那個其實更加不喜歡的皇帝同生死。朱由檢與陳子龍相隔十萬八千裏,他在北京煤山上吊以後,遠在江蘇鬆江的陳子龍,竟以不能以死殉主而抱憾,隨後,就憑這一股愛國意氣,為死了的崇禎,為崇禎以後的南明王朝幾個更不成樣子的皇帝,組織抗清活動,最後以身殉國。

中國文人這種對於國家的苦戀是從屈原開始的,楚懷王早就將他出局了,很討厭他,很嫌他了。試問:你還有必要為其統治的這個國家憂心忡忡嗎?如果你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更沒有追隨者來改變這種局麵的話,你完全用不著跳進汨羅江,回家繼續做你的詩人,寫你的楚辭,對於中國文學說不定貢獻會更大些。

皇帝總會有的,任何一個王八蛋,隻要幸運,都會做得像模像樣,但詩人,但作家,卻不是隨便拉一個人就能頂數的。

陳子龍(1608—1647),字臥子,一字人中,號軼符,晚年又號大樽,華亭(今上海鬆江)人。1637年(明崇禎十年)與同縣夏允彝齊中進士。選浙江紹興府推官,擢兵科給事中,未及赴任而明亡,隨後與夏允彝父子一起發動抗清戰爭,不幸被捕,死於非命。這位明末清初的詩人,如果他不死得那麼早,那麼快,他會是一位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隆譽的大家。

《明史》稱他“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明人杜登春在《社事始末》中說:“臥子先生甫弱冠,其才學則已精通經史,落紙驚人。”近人柳亞子也有讚美的詩句:“平生私淑雲間派,除卻湘真便玉樊。”因為陳子龍的湘真閣存稿》,收其所作的詞,故以書名冠之。可見這位與毛澤東唱和過的民國詩人,是如何慕仰欽佩其人其詩,尤其是詞了。

陳的詩,氣勢奔放,色彩強烈。按清人沈德潛的評價:“詩至鍾、譚諸人,衰極矣!陳大樽墾辟榛鞠,上窺正始,可謂枇杷晚翠”,因為明詩曆經前七子、後七子、末七子的諸多反複,從複古泥古,到求新失真,路越走越狹,詩越寫越衰。陳臥子是個富有革命精神的詩人、詞家,敢作敢為,敢冒險,敢承擔,為文如此,為人亦如此。所謂“枇杷晚翠”,就是對他以自己的作品重鎮詩壇雄風的努力,持非常肯定的態度。所以,後來的清代詩人都尊崇他為“明詩殿軍”。

一首《渡易水》,讀出來他的慷慨悲壯,也讀出來他最終會像古人荊軻一樣,為其君,為其國,去戰鬥,去赴死的命運。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陳的詞婉轉秀麗,情深意摯,寫得相當的女性化,同時又不失男子氣。如果知道他心儀的那位女人,除漂亮外,還有一份剛烈,對他筆下文字,便更可理解了。尤其,國亡以後,他的詞作更是哀豔淒惻,杜鵑泣血,回腸蕩氣,悲湣難咽。

韶光有幾?催遍鶯歌燕舞。

醞釀一番春,穠李夭桃嬌妒。

東君無主,多少紅顏天上落,總添了數抔黃土。

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許。

何處?當年此日,柳堤花墅。

內家妝,褰帷生一笑,馳寶馬、漢家陵墓。

玉雁金魚誰借問?空令我傷今吊古。

歎繡嶺宮前,野老吞聲,漫天風雨。

據考證,這闋《二郎神清明感舊》,與另一闋《唐多令寒食》,均係陳子龍被捕前的絕筆,大約作於1674年的春三月。即使在生死未卜的出征前夕,戰士歸戰士,詩人歸詩人,抗清歸抗清,愛情歸愛情,那位集文彩、秀美、多情、浪漫、有丈夫氣、具愛國心於一身的奇女子,仍使他不能忘懷。因此,筆下不能自已地流露出“宮人牆外柳陰陰”,“當年此日,柳堤花墅”的詞句。在他的詞作中,凡涉及楊柳的吟詠,無不與那位風流女子有關。如《浣溪沙楊花》:

百尺章台撩亂飛,

重重簾幕弄春暉。

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

軟風吹送玉樓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她就是鬱達夫譽為“秦淮八豔之冠”的柳如是。

至於與陳臥子的這段情緣,如果幸而結成連理的話,應該比她後來與錢謙益的同居,更加有聲有色些,無論如何,那是一個足可以當她父親的糟老頭子呀!學問大,可以當老師,但不一定能當丈夫,詩文好,可以相唱和,但未必值得死去活來的愛,除非這個女孩子有戀父情結。

我甚至臆想,若如此,陳子龍被捕以後,用船押往南京,在船艙裏與他綁坐在一起的,必是柳如是,她做出,也做得到,她會像俄國十二月黨人的妻子那樣,與他同生共死。她絕對要扮演這個角色的,從錢謙益死後她的壯烈行為,可以斷定她必這樣做。那是一個既美麗,又剛烈,又纏綿於情愛,又絕對顧大局的奇女子,她會拋家舍業,不計一切地追隨著這位革命家,萬死不辭地同赴國難。

盡管那是一個並不值得身殉的皇帝,一個被這個皇帝敗得一塌胡塗的國家,支離破碎的山河,然而,有什麼辦法呢?多情的中國文人,也包括這位美女子,對這塊生養他們的土地之愛,實在是割舍不掉的呀!

1644年,崇禎上吊,消息傳來,時已下嫁錢謙益的她,就拉著他赴水死殉故主,結果,錢試了試水,說一聲好冷,猶豫了,她撲通跳進湖裏。如果更早一些,她與陳子龍走到了一起,能不陪他一起上法場嗎?

中國文學史上,有許多色藝雙絕的女性,如柳如是這樣既具美姿,更富文彩,既風流嫵媚,又聰明睿智,既清高雅潔,又我行我素者,是很少的。據清人顧苓《河東君傳》、王沄《虞山竹枝詞》,十年前,甚至更早,聲震江南的一代名妓,就公然鍾情於陳子龍,大有非君不嫁的意思,因為不光她自己這樣想,大家也都這樣看,那確是一對郎才女貌的絕佳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