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人們要堅守陣地、堅守城池,其意義非同小可。一個小小的釣魚城,硬是堅如磐石,讓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損兵折將,無法前進一步。堅守住了塔山、黑山、大虎山,就保證了遼沈戰役的勝利。堅守住了上甘嶺,武裝到了牙齒的美國大兵也不得不坐下來談判。反之,若是陣地失守,城池失陷,侵略者大軍直入,自己的百姓就難免遭殃。
如今,戰爭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堅守的精神我們不能丟。我們現在的工作,同守陣地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玩忽職守,極有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
兩列火車相撞,原因是扳道工躲進亭子裏喝酒去了;劫匪駕車逃之夭夭,原因是負責檢查路口的警察參加女友的生日會去了;財務報表遲遲未上交,原因是財務經理私自度假去了;銷售額直線下降,原因是推銷員覺得工作辛苦找地方享清閑去了……
據統計,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中,員工責任心缺失所占比重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說員工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是造成安全事故頻發的首要原因。由此可見,堅守,是一種有擔當、負責任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共產黨員,凡是自己職責內的事務,必須親自處理,不得由他人代理,遇有緊急情況,不得擅離職守。這樣做了,才算是盡職盡責,才算真正的擔當。
曾經感動了神州大地的王順友,馬班郵路上一個人、一匹馬,用一生的腳步在大山裏踏出一條綠色通道。無可否認,他很平凡,但我們更應肯定,他確實偉大。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一走就是幾十年。就算是一捧粗沙,也早就被磨成潤珠了。倘若少了這份堅持,我們又去哪裏尋找這份感動,尋覓這種精神?
實際上,恪盡職守,是基本的擔當。試想一下,一個連自己的崗位都不愛、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黨員,又有何先進性可言?所以堅守崗位,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當然,一時的堅守容易,長期堅守卻不是那麼簡單,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的那樣“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所以要堅守一份責任,還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我們。
支撐力量之一,是遠大的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人終生的目標追求。偉大的理想必然產生強大的動力,激發不懈的追求和堅強的毅力。毛澤東15歲就“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立誌讓祖國“富強、獨立起來”。比爾蓋茨堅持“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用上電腦”的理想,一步一步向夢想邁進,最終創造了微軟的輝煌。今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共同的夢想,作為國家建設中流砥柱的廣大黨員幹部,應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將這個夢想分解、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自覺履行崗位職責,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
支撐力量之二,是感恩與愛。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艾青有一句名詩:“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鄧小平與艾青對祖國、人民的愛,都是摯愛、大愛。作為共產黨人,我們也要有這種大愛的精神,把大愛融入到自己的崗位中,抱著感激之情和報恩之心去開展工作,真正把群眾當家人,像對待父母、兄弟、姐妹一樣對待群眾。有愛相隨,堅守也就不再孤獨。
支撐力量之三,是對責任的敬畏。每個人的崗位都具有特殊性、不可替代性。每一位黨員都要對崗位有敬畏之心,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決不能讓工作在自己手裏耽擱,決不能讓事業因為自己受到影響,更不能因為自己的行為給黨抹黑。我們的日常工作,就像打仗一樣,堅守好自己的陣地,不丟失一寸土地,才能贏得整個戰爭的勝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所寫的那樣:“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