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有長短之分,就做事的各種計劃而言,既有期限為5年或10年的長遠規劃,也有期限為一年、一季度或一個月的實施計劃,更有以日、時、分為計劃單位的實施安排。
長計劃是短安排的基礎和前提,短安排必須有利於長計劃的實現和完成。就企業而言,如果短期內的生產安排不合理,設備和人員不能滿負荷地運轉和工作,寶貴的時光就會白白地流失,久而久之,長計劃就會落空並陷入敗局;反之,如果近期內的生產安排得太緊,設備經常超負荷運轉,員工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學習,從表麵上看,現在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但時間一長,設備由於得不到維修和保養,生產事故頻繁,停機時間就會延長,員工不學習、不培訓,業務素質不斷下降,生產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其結果就會給以後的生產帶來許多困難,嚴重影響計劃後期生產任務的完成,使公司不可避免地又陷於困境。所以,短安排必須科學合理,必須符合客觀實際,不能太緊或太鬆,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要確保完成近期內的生產任務,又要為今後的生產創造一個有利條件。
另一方麵,短安排影響長計劃,長計劃也影響短安排。短期內的安排能否順利實現,最終還取決於長計劃製訂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實際。如果長計劃的各項指標定得太高,自己難以承受,短安排就必然遇到困難,甚至使短期內的任務無法完成,最終還會導致長計劃的流產;相反,長計劃的各項指標製定的太低,就無法充分調整短安排,也會由此失去科學性和嚴密性。
短安排適應長計劃,應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應是消極被動的。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計劃期越長,估計的因素就越多,計劃就越容易偏離實際,往往今天認為符合實際的計劃,明天就可能被證實是不合適的。所以,在製訂短期計劃時,要及時糾正長計劃中不正確的內容,以提高長計劃的準確性,使計劃真正起到指導生產經營活動的作用。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不考慮各種變化,完全受長計劃的約束和限製,短安排就會失去活動,失去計劃期內的各種機遇。
因此,為處理好計劃上的“長”與“短”,做事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在時間上就要處理好“遠”與“近”的問題。既要明確遠期完成哪些任務,實現哪些目標,又要明確近期應完成哪些任務,實現哪些目標。
(2)在計劃指標上還要處理好“虛”與“實”的問題。相對地說,長計劃的各項指標較“虛”,短安排的各項指標較“實”,隻有通過完成短安排的“實”,才能使長計劃中的各項指標實現由“虛”向“實”的轉變,使長計劃得以順利實現。
做事時應力求長計劃要“虛”中有“實”,即製定長遠規劃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發展方向,還要充分估計自己的現狀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短安排也要“實”中有“虛”,即執行自己的短期計劃時,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各種約束條件,按能力的大小確定某一時期的工作量。
(3)無論是長計劃,還是短安排,都不能過於保守,要解放思想,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充分開發創造力和革新精神,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出盡可能多的財富。
5.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真理從來都是樸實無華的,不經過思考的行動是盲目的;隻有通過正確的思考,才能引導正確的行動,取得最後的成功。
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動手腳,而是不會“算計”,這種習慣製約了他們擺脫困境的時機。相反,那些做大事者都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難題。可以這麼講,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是出自於“算計”,而且“算計”得越深刻,收益就會越大。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會遇到許多取舍不定的問題;相反,善於“算計”則能發揮巨大作用,可以決定一個人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們先來看下麵的兩個例子:
一個孩子在山裏割草,被毒蛇咬傷了腳。孩子疼痛難忍,而醫院在遠處的小鎮上。孩子毫不猶豫地用鐮刀割斷受傷的腳趾,然後,忍著巨痛艱難地走到醫院。雖然缺少了一個腳趾,但孩子卻以短暫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館應征做鍾點工。老板問:在人群密集的餐廳裏,如果你發現手上的托盤不穩,即將跌落,該怎麼辦?許多應征者都答非所問。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盡全力把托盤倒向自己。最後,他被雇用了。
那麼,上麵兩個例子體現了什麼?體現了“算計”的巨大作用。小孩子果斷地舍棄腳趾,以短痛換取了生命;服務員果斷地把即將跌落的托盤倒向自己,才保證了顧客的利益。他們在遇到問題時,都能迅速謀劃,決策孰輕孰重,從而付出正確行動。某個特定的時刻,你隻有敢於舍棄,才有機會獲取更長遠的利益。即使遭受難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選擇最佳的失敗方式。
“算計”往往蘊涵於取舍之間,不這樣做,就那樣做,這是由一個人的思考力決定的。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算計”的產物。你的算計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用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
沒有正確的“算計”,是不會克服舊習的,如果你不會算計,是絕對防止不了挫敗的。
人性中普遍存在著防止算計的絆腳石,這就是輕信別人。善於算計者的腦子裏永遠有一個問號,你必須質疑企圖影響正確思考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看清別人的優勢,挑戰自己的劣勢。
在克服自身劣勢的過程中,如果你是一位善於算計者,則你就是你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你不應給予任何人控製你思想的機會,你必須拒絕錯誤的傾向。一般人開始時,會拒絕某一項不正確的觀念,但後來因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響而改變初衷,進而接受此一觀念。
一般人往往會接受那些一再出現在腦海中的觀念。作為一位善於算計者,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人性特質,使你今天所思考的到了明天仍然反複出現,並進而接受此一再出現的思想,這正是明確目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