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想別人所未想,做別人還未做2(1 / 3)

6.奇思妙想——把梳子賣給和尚

思維創新僅僅掙脫桎梏,放飛思想還不夠。因為那隻是卸掉鐐銬,打碎枷鎖。要創造最佳創新空間,營造最佳創新狀態,還得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做到思想無絆,信馬由韁。

某公司招聘職員,為了能從眾多的應聘者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員工,公司給求職者出了一道難度頗大的智力考題。

題目是:給你一批木梳,你如何盡量多地向和尚推銷?

要知道,出家人剃度為僧,頂上沒毛,木梳何用?應聘者或疑惑不解,或憤怒不已,或懷疑命題者神經錯亂。因此大多數人都非常不滿地拂袖而去,最後隻有3個人留了下來。

公司招考人員對這3個人說,這批木梳,任由自取,數量不限,各人分頭去推銷,銷得越多越好。一周為期,回來彙報銷售成果及銷售方法,公司將擇優錄取。

期限一到,3人都回來了。

A賣出1把。他彙報說:我到和尚廟向和尚們推銷木梳,遭到和尚們一番責罵,有個氣盛的年輕和尚還說我譏笑他們,追趕著要打,真是倒黴透了。幸好,下山路上遇上一位懶散的小和尚。小和尚歇在路旁,邊喘粗氣,邊使勁地撓那厚厚的頭皮。見我遞上一把木梳,他高興地接過去,很有興趣地在頭上扒拉起來,於是買了一把。此後又走了幾處和尚廟,卻處處都碰壁。

B賣了10把。他不無得意地介紹起自己的推銷辦法。他登上一座位於高山之巔的古廟。那裏香客很多,擠擠挨挨的,但長途的跋涉與山風的撩拂,把香客們的頭發都給吹亂了。他靈機一動,就跑到住持那裏說,香客一心禮佛,可山風一吹,頭發散亂,於佛不敬;如果在每個香案前放把木梳,讓善男信女們在拜佛前先梳理梳理鬢發,不是很好嗎?住持覺得有理,於是買了10把。

C賣了1000把。他對這一難題也皺眉頭,但他堅信辦法都是人想的,自己智力不差,肯定可以想出辦法來。他首先到一座香火很旺的名刹,那裏進香朝佛者多,而且都樂於“隨喜”、“添油”,多有奉獻。C在佛殿之前凝思片刻,有了主意。他找到住持,擺起龍門陣:香客虔誠,慷慨施舍,祈求保佑,寺廟若向他們回贈佛家吉祥物,一可作紀念,二可暖其心,三可擴大影響,一舉多得,那該多好。木梳作用於頭部,乃理想吉祥之物,如果再印上大師飄逸的書法,定大受歡迎。那和尚聞言大喜,當場買了1000把木梳,並將親筆寫的“積善梳”、“佛光梳”印於其上。四方八裏的施主和香客聞知其事,都希望得到一把佛家木梳,於是香火更旺了。大師還約請C下周再送一批木梳來。

拿木梳賣給和尚,的確有悖常理,叫人犯難。說老話,走老路,隻能碰壁;隻有機巧善變,有所發現,才能創新。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眾人及A、B、C三人的思維。

眾人隻知和尚沒有頭發,用不上木梳,便斷定那裏沒有市場,因而不願再作思考,不願另尋他途,知難而退了。這是常規思維和邏輯推理給他們的結論。事實上,創造性思維可以解決常規思維解決不了的問題。市場到底還是有的,別人不是找到了嗎?拂袖而去隻能說明自己思想貧乏、見識狹隘、缺乏創新意識。這是不願動腦、不善思維和毫無創新意識的一族。

A樂於實踐,但思路隻停留於一個點,隻想到直接麵對和尚,隻會直來直去,不善旁顧,不會變通,碰壁是必然的,挨罵也不冤枉。所賣的一把,是恰好遇上懶和尚,純係偶然,並非創造性思維功力所致。從思維上說,A隻會點式思維,僵化靜止,機械刻板,隻知一點,目無他物,不知聯想,也不會發散,屬於隻會常規思維、不善創造性思維的一類。

B的思路是一條線,由不用木梳的和尚遷移到與之相關的、需用木梳的香客,兩點連線,思想開闊了許多,找到了消費者,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業績。這個聯想很可貴,由直接對象聯想到相關對象,擴大了視野半徑,在直接對象之外找到了注目點,從而發現了市場。應該肯定,B思維靈活,頗有創新意識,也掌握了初步的創造性思維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的創新技能。但非常可惜,他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隻是初步的。

C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超群的。他不僅由和尚想到香客,由點的思維進入線的思維,而且由木梳梳理頭發的物質功能想到佛家吉祥物的意識功能,由平麵思維進入立體思維,故而成績十分突出。應該看到,這不是一般的“靈機一動”,而是精心構思出來的絕佳創意。其思維過程大致是這樣的:由和尚用木梳遷移到香客用木梳,這是消費主體的轉換,從非消費對象找到真正的消費對象;由香客在廟堂用木梳推演到香客回家用木梳,這是空間範圍的擴大,從一把木梳大家用發展到一把木梳一家用;由木梳的物質功能虛化出木梳的意識功能,這是功能類別的擴大,從通用功能上升到特殊功能。如此層層拓展,消費麵不知擴展了多少倍,故而銷售業績特別突出。我們完全可以相信,C的聰明才智完全來自創造性思維,正是創造性思維才使他心明眼亮,發現市場。

透過上麵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創新”的前提是:被創新的對象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但人們並未認識它。思維主體通過創造性思維,就可以看到它,找到它,並將它揭示出來,從而讓人們知道它的價值,並能夠利用它的價值。比如木梳,通過和尚銷售木梳的路子本來就存在,但誰也沒有發現它。但通過C的創造性思維,這條路子就被揭示出來了,因此也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市場途徑。

7.“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總是跟著前人的步子行走,的確可以少擔很多風險,但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誠如齊白石所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千篇一律的確是自尋死路。

“我本人與瘋子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我不瘋。”

這句聽上去有些“瘋狂”的話語出自西班牙著名畫家薩爾瓦多·達裏,從這句類似於宣言性的話語裏,我們幾乎能想象出這位藝術家及其作品了。

在藝術創作領域,“成功”似乎與在其他領域裏的成功不完全相同。哲學上講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麼也就沒有兩次不同的創業,但是,就創業而言,其中的確還有一些共同或共通的東西可以遵守,前人的,別人的,等等。而藝術創作則不同,一位作家、一位畫家、一位音樂家、他們的價值其實就在於他們的“與眾不同”。

如果世界上的作家們寫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同樣的體裁,同樣的手法,同樣的故事情節,那該是多麼無趣的一件事情呀!還有,如果世界上的畫家,畫的畫都是一個樣子,那我們這個世界要缺少多少色彩!所以說,在藝術創作領域裏的成功,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要和別人與眾不同,隻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其價值!

要在藝術的這座象牙塔裏成就大事的人,都應該將“與眾不同”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也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翻開西方任何一本著名的美術詞典,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畢加索的作品總是占據著最多的篇幅。畢加索能獲得這樣高的評價,證明了這樣一個共識:他是20世紀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家。他在20世紀西方美術領域有無人替代的地位。

在畢加索的眾多作品中,有一幅被稱為“劃時代的作品”,題為《阿維尼翁少女》(1907年)的裸女畫最為著名。

《阿維尼翁少女》僅從選材來說,繼承於西方繪畫史上女裸體這個極為重要和古老的樣式,但是在實質上,這幅畫卻對這一樣式的“優美”傳統發出了致命的一擊,它那狂野怪異的形態,有力地喊出了一種新的藝術追求:“讓風雅滅絕吧!”

在這幅畫裏,畫家在近似完全正方的大畫麵上,出現了五個超過真人大小的裸體姑娘,她們擠在前景上(嚴格地說,這幅畫並無什麼空間深度),仿佛要闖出畫麵一般。她們的形體好像由一些幾何形碎片拚湊起來的,談不上什麼動人的曲線,也沒有什麼勻稱的比例。右邊兩個人的麵孔更背離實情和常規,醜怪得令人害怕,同非洲奇特的麵具沒多大區別。整個作品,從形象塑造到空間處理,根本無視古典遺訓,就像大象進入瓷器店,把一切傳統繪畫的神聖法則踩得粉碎。但畢加索絕非沒有藝術修養的大象,他的貌似“胡來”的處理,是學習和探索的成果,其中蘊涵著真正的藝術修養。

我們知道,不斷發展、不斷變革、不斷創新是西方文明進步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它的美術的軌跡也證明了這一點。19世紀末期,反再現性美術傳統和古典風範的精神日盛,那些長久受到西方人忽視的異域異質美術,在尋求推翻壓在身上的傳統規範的革新者這裏,獲得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提供了精神上的幫助和形式上的啟迪。

《阿維尼翁少女》剛出現時,就連畢加索那些最為前衛的朋友也有些難以適應,甚至有人認為畢加索就是一個瘋子,但不可否認,他這種標新立異的風格已不知不覺擴展開去。今天,這幅迎和了新審美要求和趣味的作品,已是現代主義公認的少數經典中的經典之一。美術史書,通常把它誕生的時期當做“立體主義”出現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