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完了像,然後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他怎樣才能交給對方呢?
他在商界沒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見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辦法與他約會,他肯定會被拒絕。寫信要求見他,但這種信可能通不過這位大人物的秘書那一關。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對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他必須投其對名利的愛好。
他決定大膽去試一試,即使失敗也比主動放棄強。
他梳好頭發、穿上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並要求見見他,但秘書告訴他:事先如果沒有約好,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年輕的藝術家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拿這個給他瞧瞧。”秘書看了看畫,把它接了過去。她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坐下吧,我就回來。”
她馬上就回來了。“他想見你。”她說。
當藝術家進去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年輕人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25美元,結果成交了(那時的25美元至少相當於現在的500美元)。
為什麼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計劃會成功?
(1)他刻苦努力,精於他所幹的行業。
(2)他想象力豐富:他不打電話先去約好,因為他知道那樣做他會被拒絕。
(3)他敢想敢做:他不想賣給鄰居,而是去找大人物。
(4)他有洞察力:他能投總裁對名利的愛好,所以選擇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這肯定對總裁的口味。
(5)他會算計:做成生意後,他又請銀行總裁把他介紹給總裁的朋友。
(6)他敢於另辟蹊徑:在采取行動前研究市場,認真估計第一筆生意後的事,他成功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當你敢做某事並取得成功時,那很少是走運的結果,而更可能是富有想象的思考和仔細的安排的產物。
最勇敢的事跡之一應該是1927年美國飛行家林白首次單獨不著陸橫越大西洋。林白當時25歲,冷靜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賭,他贏得了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一搏。
起飛前他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他從紐約長島駕駛著一架單引擎飛機起飛了,這架飛機裏擠滿了汽油桶,幾乎沒有他坐的地方,汽油的重量使得飛機負擔太重,在從紐約飛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大霧遮住了他的視線,當時沒有無線電讓他同地麵保持聯係,他擁有的隻是一隻指南針。好幾次他都睡著了,醒來時才發現飛機隻有幾米距離就觸海了。通過計算,他在起飛三十三個小時後就橫越了大西洋,在巴黎機場安全降落了。人們歡聲雷動,這種熱情的場麵實屬空前盛況。
是勇敢嗎?真不敢相信是這樣。
是魯莽蠻幹嗎?絕對不是。
為了這次飛行,林白做了為期幾年的準備工作,訓練自己,準備自己的飛機“聖路易精神號”。他從威斯康星大學退學出來學習飛行,加入了飛行訓練隊;他得到空軍批準,可以在閑餘時間進行飛行;他作為美國航空郵政飛行員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飛行,行程多達幾萬英裏;他曾遇過險情,飛機被迫降在農田裏;他學會修理飛機引擎並懂得每個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運的林白”——新聞媒介這樣稱呼他,“他敢打賭而且贏了。”他們這樣說。不!他的成功不是因為他走運,而是因為在冒險之前,他準備了自己,準備了飛機,而且是盡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夠發揮潛能,能成功,他知道唯一能打敗他的隻有命運的捉弄,這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控製的。
所以在他有了準備後,他才敢作敢為。事實上,我們也能這樣做。
10.善算者不冒無謂的風險
冒險是有代價的。要知道世界上絕沒有萬無一失的做事之道。那如何規避風險呢?就需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要“心細”。
近年來,溫州購房團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人們隻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視覺衝擊力”,卻很少關注他們“心細”的特點。
“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一房產公司老總佩服地說,“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力,再分析中央取消‘夏都’、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1萬元的房價做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會向餐館服務員細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
賺錢需要膽大,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也需要心細。克勞賽維茨在其大作《戰爭論》中指出:一個優秀的將軍,勇氣與謀略應該平衡發展。勇大於謀,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謀大於勇,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
商場如戰場,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於廝殺在商業戰場上的人們。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
有理智的勇敢是冒險,無理智的勇敢就是冒進。想賺錢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隻能惹人恥笑。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之初就發財的那些人,“膽大”之於“心細”要多得多。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商業意識,以“經商”為恥辱,各項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所以,市場機會多如牛毛,隻要敢去撈,多少不一都能發財。而現在呢?如果你不仔細分析市場,就沒頭沒腦地亂闖,那失敗是一定的。
在探討中國企業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能讓人震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7年左右,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隻有3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5000家民營企業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不到一成。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容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本質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什麼是有膽識的冒險,什麼是無理智的冒進。稍微取得點成績就發昏,極易做出快速擴張的決策,而且缺乏科學的戰略計劃,又不注意基礎管理,當然容易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