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行動要快,先人一步勝算大2(3 / 3)

如果你總是把問題留到明天,那麼,明天就是你的失敗之日。同樣,如果你計劃一切從明天開始,你也將失去成為行動者的所有機會。明天,隻是你愚弄自己的借口罷了。

著名作家瑪麗亞·埃奇沃斯(MarieEdseworth)對於“從今天做起”而不是“從明天開始”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見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如果不趁著一股新鮮勁兒,今天就執行自己的想法,那麼,明天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它們付諸實踐;它們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惡勞的泥沼之中。”

Atari公司的創始人,電子遊戲之父諾蘭·布歇爾(NolanBushell)在被問及企業家的成功之道時,這樣回答道:“關鍵便在於拋開自己的懶惰,去做點什麼,就這麼簡單。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隻有很少的人會即刻著手付諸實踐。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業家是一位行動者,而不是什麼空想家。”

從空想家到行動者的轉變不可能不疼不癢,我們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但是,這一轉變又是現實的,小張的經曆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小張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幻想家。他的毛病主要在於缺乏自律,懶散、拖遝、不信守承諾、缺乏毅力等,尤其是缺乏自律這個毛病。但小張自己能認識到這一點,還給他自己開出了一劑藥方——“明天”。而“明天”雖然能夠讓他的症狀得到一時的緩解,卻永遠無法根治。當它們下一次光顧時,唯一的解藥隻能是另一副“明天”。顯然,這種治療隻是治標不治本(缺乏自律能力)。那麼如何才能標本兼治呢?

正如前麵所提到的,空想家與行動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進行了持續而有目的的實際行動。實際行動是實現一切改變的必要前提。我們往往說得太多,思考得太多,夢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們甚至計劃著某種非凡的事業,最終卻以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而告終。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朋友打電話來有事找,你不在,同事轉告給你,叫你有空給朋友回電話,但你卻沒有立即回電話,而是一天一天地向後拖延,直到有一天記起來,才打電話給朋友,朋友在電話裏說,前幾天正好有一筆生意介紹給你,一直等不到你,隻好告吹了。你聽後,一定追悔莫及。在拖延中,使你錯過了一次致富的機會;又有不少人寫信給你,其中有一些必須立刻回信,但每次你都會偷懶地想:“等一下吧。”直等到信都找不到了,才開始懊悔;此外,也有不少人請你寫稿,可是桌上盡管擺好了紙筆,卻提不起勁來,等到對方催促時,才匆忙提筆疾書,但書稿的質量難盡人意。

說到底,你應該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的理想,今天的決斷,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劃算的。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回複,不能讓這些信函拖到第二天。

命運常常是神奇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了。

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的影響。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有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行他的決心,而也隻有這少數人是最後的成功者。不知道你是不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員?不知道你是不是最後的成功者?

作家說,當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念突然閃現在他的腦海時,他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製的衝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白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無暇執筆來寫,而一拖再拖,那麼,到了後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後,竟完全從他思想裏消逝無形了。

靈感往往轉瞬即逝,他不會光顧懶漢。所以應該及時抓住,要趁熱打鐵,立即行動。

有的人身體有病卻拖延著不去就診,不僅身體上要受極大的痛苦,而且病情可能惡化,甚至成為不治之症,導致死亡。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為有害,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如果拖延的習慣漸生漸長,則個人致富無望,國家興盛無望,民族振興無望。拖延的惡習不除,乃個人之大不幸,國家之大不幸,民族之大不幸。

有多少想法,多少夢想,多少好打算,都被你閑置於樹枝上,原因僅僅是你的決定沒有得到有效的實際行動的支持啊!要想走在別人前麵,關鍵還在於你是否去做了,立即付出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