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細微之處見精神。”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卻很少。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做事會算計的人,不僅要善於從大處著眼,還要善於從小處入手,隻有立足於細節,成功才能不期而至。
1.東西再小,隻要會算計就能做成大生意
在善於算計者的眼裏,事無巨細,哪怕在常人眼裏是“雞毛蒜皮”,到了善算者手裏,也能變成“黃金萬兩”,猶如變魔術一般,常人隻有眼紅的份兒了。
眾所周知,日本尼西奇股份公司居然以小小的尿墊而與鬆下電器、豐田汽車等世界名牌產品一樣著名。尼西奇股份公司原來是一個經營橡膠製品的小廠,隻有30多人,訂貨不足,處在瀕臨破產的邊緣,然而,小小的尿布卻使他們起死回生。如今,他們的年銷售額為70億日元,產品不僅占領了國內市場,而且行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財商理念是:“隻要市場需要,小商品同樣能做成大生意。”
與鬆下電器、豐田汽車相比,小小的尿墊並不起眼,然而,這種小商品居然能做成大生意,的確是令人吃驚的事情。但不管你相信與否,日本尼西奇股份公司就是靠著尿墊、尿布發展起來的,並獲得了世界“尿布大王”的稱譽。他們的生意經是:“隻要市場需要,小商品同樣能做成大生意!”
尼西奇股份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僅是個生產雨衣、防雨鬥篷、遊泳帽、衛生帶、尿布等橡膠製品的綜合性小企業,隻有30多個人,訂貨不足,經營不穩,隨時都有破產的危險。一次,他們從日本政府發表的人口普查資料中得到啟發,日本每年大約有250萬個嬰兒出生。他們由此想到,嬰兒出生,尿布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每個嬰兒用兩條,全國一年就需要500萬條,這是一個多麼廣闊的市場啊!像尿布這樣的小商品,大企業根本不屑一顧,而小企業的人力、物力和技術盡管有限,如果能獨辟蹊徑,必定有所作為。商品不在於大小,隻要市場上需要,同樣能成為暢銷貨,做成大生意。基於這樣的考慮,尼西奇股份公司當即作出決策:專門生產小孩尿墊。
為了增強尼西奇尿墊的競爭實力,尼西奇股份公司不斷地創新,對產品精益求精,以擴大銷售市場。尼西奇尿墊經曆了三代:第一代產品與前幾年中國市場上供應的嬰兒尿布差不多,用一層布料做成,適應性差;第二代產品在外觀上作了一些改進,除了一層布料的尿布外,還將外麵一層做成一條小短褲,有鬆緊帶,有尺寸,還可以從顏色上分辨男女;第三代產品把尿布改為三層,最裏層是棉、毛、尼龍的混合織物,外層是一條漂亮的小短褲,從而解決了吸水、透氣問題。如今,這種尿布已經發展到近百個品種。為了改進產品,他們十分注重博采眾家之長。1979年,尼西奇股份公司的一位前總經理隨團訪華,每到一處,不是先去遊覽名勝古跡和選購古董藝術品,而是四處尋找尿墊。在短暫的旅行期間,他竟然奇跡般地收集了十幾種中國尿墊。上海有一種利用邊角料拚接的尿墊,他們發現後立即仿效,在設計時利用邊角料,既增加了美感,又節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尼西奇股份公司組成一個20多名專職人員的開發中心,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對尿墊進行數據測試,從中選擇最佳材料和設計。以往的尿墊都是用普通縫紉機縫製,考慮到嬰兒皮膚太嬌嫩,現在一律用超聲波縫紉機加工,使接合處平平整整,深得年輕媽媽的歡心。
就這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尼西奇股份公司依靠獨特的銷售方式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終於使小小的尿墊成為與豐田汽車、東芝彩電、夏普音響一樣有名的商品,在日本嬰兒所使用的尿墊中,每三條中有兩條是尼西奇股份公司所生產的,使該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尿墊大王”。
其實像尿布這種玩意兒,哪一個中國人不會做呢?但我們就是很少有人像尼西奇股份公司一樣當做一項產業來做,自然也就不可能獲得像尼西奇那樣的財富。這種小產品做出大生意的例子比比皆是,關鍵是我們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沒有有意識地去利用這一點。像打火機這樣的簡單產品,生產成本很低,你我都能夠辦廠生產,但絕大多數人忽略了它,或者是瞧不起它,倒是日本東海精器公司的新田富夫總裁卻不以其簡單、利小而不為,結果靠經營打火機業務而成為巨富。
東海精器公司創始人新田富夫從電氣專科學科畢業後,到了一家打火機製造廠工作。這位善於觀察的技術員在1970年發現法國已出售一次性打火機,於是他千方百計地搜集這種新式打火機的樣品和資料,進行精心的研究和分析。他發現這種一次性打火機先灌好燃料,機身密封,可連續使用1000次。它的售價比1000支火柴要低,攜帶和使用要比火柴方便。鑒於此,他得出結論,這種一次性打火機大有發展前途,他決心經營這種產品。
新田富夫計算過,1000支火柴在日本要花400日元,而一次性打火機一個可用1000次,其成本在100日元以內,還有利可圖。於是,他籌措資金設廠生產這種打火機,並成立東海精器公司。他把自己的產品定位在大眾化商品的區域,在推銷方式和廣告形式上與高級打火機不相同。他不是把其產品擺在百貨公司出售,而是放在消費者經常去的香煙攤檔和車站等公共場所小店出售。這其實是采取與火柴一樣的銷售途徑。他與東京煙鬥公司合作,與全日本25萬個銷售點建立了銷售和供貨關係。這樣,很快使其產品按定位的宗旨真正做到位了。
在銷售策略上,新田富夫采用薄利多銷的法則,定出“百元打火機”的經營宗旨。為了達到每個打火機售價在100日元以下,東海精器公司將原來許多人工操作的工序,改革為自動化生產,使很多零部件由原來委托別人加工的,改為自己生產。1980年竣工的富士工廠,是使用電腦控製的高度自動化生產工廠,它把塑料機身、活門、瓦斯控製杆、火焰調整輪、打火齒輪等各種部件都生產出來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廢次品。這樣,使每個打火機的成本降低了30%,每個成本僅為30日元,出廠價為50日元,這樣,市場零售價則不會突破100日元。正因為奉行了薄利政策,它已在9個國家開設了14個分廠進行大量生產,以滿足不斷擴大的銷路所需。
豆漿在中國是非常普通的東西,但有個中國青年卻眼光獨特,靠“一杯豆漿”打天下,而成為巨富。
豆漿是許多中國人喜愛的早點,但製作麻煩,黃豆要泡、要磨,在家裏製作不了。有一位名叫王旭寧的年輕小夥子以敏銳的目光瞄準了豆漿市場,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安逸穩定的工作,從豆漿的生產工具下手,於1994年籌資30萬創辦了九陽電器公司,開始研製生產九陽豆漿機,當年就銷售2萬台,實現年產值600萬元。此後,該項目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銷量連年翻番,到1999年已實現年銷量40萬台,年產值1.2億元。正是這不起眼的小小豆漿,讓王旭寧創出了一片紅火事業。
許多人一想到做生意,搞產品,就是大項目、高科技。其實,賺錢不在產品的大小,而在於是否有市場,是否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尤其對於那些剛剛開始創業的人來說,資金量少,商業關係不多,銷售網絡沒有建立,首先就搞需要大資金、高技術的產品,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倒不如先從一些小項目、小產品入手,這樣既容易操作,又能賺錢,甚至還能賺大錢。尿布能做出與汽車同樣大的產業,打火機能擁有與彩電同樣大的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許多做大生意的也是先從做小生意開始的。鬆下電器名揚世界,但他們是做電器插座起家的;李曉華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大亨,但他原來是賣飲料放錄像的。因此,不要以產品小而不為,不要以利潤少而不做,實際上,做事關鍵要看是否能有長遠發展,立足於小商品,也有可能做成大“蛋糕”。
2.算計者無孔不入,小事也能做出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