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敬酒不吃,來點“罰酒”
往往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好言相加,但效果卻很一般,做事會算計的人懂得運用“逼人就範”之計,即:對方怕什麼,就專門給他來什麼。抓住對方的心理弱點,攻其一點,不計其餘。
戰國時,齊國人張醜被送到燕國做人質,不久,齊、燕兩國關係緊張,燕國人想把張醜殺掉。
張醜得了消息,立即尋機逃走,尚未逃出邊境,又被燕國一官吏抓住。張醜見硬拚不行,便對官吏說:“你知道燕王為什麼要殺我嗎?”
“不知道!”
“因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說我有許多財寶,但我並沒有什麼金銀財寶,燕王偏偏不信我。”張醜說到這裏,見官吏糊裏糊塗,接著又說:“我被你捉到了,你會有什麼好處呢?”
“燕王懸賞一百兩捉你,這就是我的好處。”
“你肯定拿不到銀子!如果你把我交給燕王,我肯定會對燕王說,是你獨吞了我所有的財寶。燕王聽到後一定會暴跳如雷,到時候你就等著陪我死吧!”張醜邊說邊笑。
官吏聽到這裏,越發心慌,越想越害怕,最後隻好把張醜放了。
這個官吏就是那種敬酒不吃的人,張醜好言好語懇求他放自己一馬,但卻沒有取得效果,因此,張醜幹脆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點,然後一擊而中。
美國第六任總統亞當斯也被一名女記者用這樣的方式算計了一把。亞當斯不是一個輕易表露自己觀點的人,他越這樣,越引起記者挖掘他想法的好奇心。其中有位叫安妮·羅亞爾的女記者也一直很想了解總統關於銀行問題的看法,可屢次采訪都沒有結果。
後來她了解到總統有個習慣,喜歡在黎明前一兩個小時起床,散步、騎馬或去河邊裸泳。於是她心生一計。
一天,她尾隨總統來到河邊,先藏身於樹後,待亞當斯下水以後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遊過來,總統。”
亞當斯滿臉通紅,吃驚地問道:“你要幹什麼?”
“我是一名女記者,”她回答道,“幾個月來我一直想見到你,就國家銀行的問題采訪一下。我多次到白宮,他們不讓我進,於是我觀察你的行蹤,今天早上悄悄尾隨你從白宮來到這裏。現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讓我采訪就別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問題還是在水裏待一輩子,隨便。”
亞當斯本想騙走女記者:“讓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證讓你采訪。請到樹叢後麵去,等我穿衣服。”
“不,絕對不行,”羅亞爾急促地說,“你若上岸來穿衣服,我就要喊了,那邊有三個釣魚的。”
最後,亞當斯無可奈何地待在水裏回答了她的問題。
可見,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弱點,而這種弱點,往往成為我們辦事的切入點。與其拿著別人的弱點兩揉三揉,反倒不如直接給他來一刀痛快。
7.找到切入點,會算計者的辦事訣竅
做事會算計的人辦事,善於尋找切入點,這個點有時不一定在正麵,可能是側麵、背麵,隻要有空可鑽就可以。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求上司辦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強的角色,剛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繞到他的背後,不愁事情辦不成。
林語堂曾有驚世之語:中國一向就是女權社會,女人總是在暗地裏對男人施加影響,左右著男人的心理情緒和處事態度,無形中便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一些老謀深算者深諳此道,找人辦事時,專門利用女人做些文章,結果事半功倍。
女人管理家庭事務,這個自然不用說。“男主外,女主內”嘛!
然而,女人在管理家務的同時,往往連自己的男人一並管理了。
女人各自管理著自己的男人,於是,可以理所當然地說,女人通過男人主宰著這個世界!
所以,女人不可輕視。
上司身邊的女人更不可輕視,與她們搞好關係是很重要的。一般人求領導辦事往往隻知道對頂頭上司執禮甚恭,對其夫人卻視如過路老太婆,懶得跟她多講一句話,從而留給她“舉止不遜”或“不通世故”的印象。
有那麼一天,你成了高職位的候選人,上司夫人就可能僅憑當時的不快印象,在枕邊大唱反調:
“那種不成熟的人,行嗎?”
這麼一撥弄,上司的耳根子一軟,你的晉升之議,就慘遭夭折。你還在雲裏霧中,搞不懂為什麼升不上去呢!
當然,繁文縟節不在提倡之列,但做事最起碼的應對禮節人人應該具備。接觸上司夫人,更該心存敬意。就算沒人介紹,憑直覺知道了她是上司夫人,你也要自動上前誠懇致意。無此圓熟的應對能力,怎麼能辦事順利呢?
就算上司夫人長得不怎麼樣,至少在服飾、舉止、風度、修養上有她足以傲人的地方。你要在短短幾分鍾內,把得準,對她出自肺腑地讚揚一番。
美人向來自負,對溢美之詞,已經麻木。但是,不要忘了姿色中等以下的女性,如果有人一眼發覺她的長處,而且又是在眾人麵前爽口直言,她眉不飛、色不舞,那才怪呢!
做到了這一點,你就等於把她攥在手裏了,再辦起事來就順利多了。
另外,關注一下對方的老人孩子,迂回接近目標,拉近彼此的感情,也是辦事求成中必備的技法。
老人因體力虛乏在家休養,或因年歲高而退職在家,沒有工作做,家務不讓做,心裏有話而沒處說,因此,常常顯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動接近老人,哪怕是暫時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也非常樂意。心理學表明,老年人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
小孩純樸,喜新好奇愛動:一句唐詩、一段故事、一個鬼臉、一聲哄捧就能很快贏得小孩的親近。
老人是長者,而中國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傳統。老人心悅神怡,全家隨之活躍和愉快。中國人又十分看重傳宗接代,視小孩為家庭的未來,爺輩如此,父輩更甚。況且現代家庭小孩多是“獨苗”、“小太陽”,家裏人更是哄捧寵愛,有時,甚至是全家人圍著“小太陽”轉,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塊,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走老人孩子路線有幾點需要注意:
(1)多了解和積累相關知識
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調查、觀察之外,平時也應適當地作些理性積累,如通過報紙雜誌、電視電影等,積累有關老年健身知識、消閑知識,小孩遊戲知識、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時“妙手偶得,借題發揮”。
(2)要主動套近乎,拉家常
談話是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進入一個家庭,見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見麵便產生“一見如故”的融洽氣氛,登門人應該主動引出話題打開話匣,而不應該等待家庭一方(老人、小孩)搜尋話題勉強問答。因為雙方剛剛接觸的短時間內,登門人有心理準備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話題,況且對於老人,你主動開口也表示了尊敬;對於小孩,你主動開口,能表示親近,有利於消除陌生感。
(3)充分重視,謹慎對待
對老人務必態度謙恭、行為禮讓,以表現你的虛心、誠實,顯出你對長者的尊重、敬仰。那種三言兩語就誇誇其談,將老人“掛”一邊或踩踐自己腳下的言行隻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趕攆。小孩天性乖巧,歡笑容易,哭鬧也容易,稍有不適就可導致“風雨滿樓”。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須因情因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忠誠、童稚去換取歡悅,千萬不能居高臨下、裝腔作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