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辦事不順之時,動動他老婆孩子的腦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視的獲取好感、建立關係的絕妙辦法。
8.講“禮”是會算計者必悟的學問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禮”的國度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如果送禮的功夫不到家,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個人要成功,就不得不學習和把握送禮的技巧。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收集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加以仔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禮物給女王,但卻始終沒有尋到最適當的禮物。
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隻小獵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他所送的禮物就是讓女王對他所打的領帶感到認同,這一目的果然達到。
野村送出的禮物是無形的,也是非常藝術的,雖然禮物還係在他脖子上,但卻使女王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並欣然接受,可謂是地道的“禮輕情意重”了。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禮輕情意重”。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高,又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
同時,送禮還要注意時機,“雪中送炭”永遠勝於“錦上添花”。
有位目前很活躍的油畫畫家,曾透露他在年輕時代過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次,他把一幅連自己都沒信心的畫拿到畫商那兒,畫商看了半天,付給他一筆當時他認為很多的錢。
就畫家來說,畫商並非買了這幅畫,而是給了他前途。此後他終於成功地熬出了頭。
那筆金額是否很高呢?其實不見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畫家對這筆款項一定還覺得非常龐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給了他最大的麵子,可以使人產生長久的感恩之情。對畫家來說,畫商的錢的確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這位現在已成名的畫家若有滿意的作品,一定會交給那位畫商,並且以普通價錢成交。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一麵忙著主持自民黨選舉事務,同時,他還不忘記派人將慰問金送到落選的議員家中,並且勉勵他們不要氣餒,下次重新再來。
對落選的議員來說,田中角榮的勉勵已經使他們深受感動,而送慰問金,更加深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後,擁戴田中的人越來越多,竟形成了一個“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之前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成了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隻有在別人困頓時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田中角榮畢竟是真正吃過苦頭的人,能真正了解人類微妙的心理。
在別人的婚禮上或榮升宴會上大肆破費,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難時,伸出援手。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個送禮法,什麼時候款待,什麼時候送禮,這裏麵很有學問。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至其他公司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將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但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將使對方非常感動。
李先生在擔任某公司總經理時,每年年底的禮物堆積如山,賀卡就像雪片一般飛來。可是當他退職離休之後,所收的禮物隻有一兩件,賀年卡一張也沒有收到。以往訪客往來不絕,而這年卻寥寥無幾,正在這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人,不覺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過了二三年後,這位朋友又被原來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這位職員。因為他能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更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老實說,送禮的人即使存在著反饋心理,但隻要在送禮的當時,彼此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他所懷的目的,就不會被對方發現。
因此,在贈送他人禮物時,一定要先考慮別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別人贈送的方式,最顯得沒有誠意。既然要送,就該送對方喜愛的禮物才是。要想辦成事,過程中必然少不了送禮這個環節,要使事情辦得漂亮,就一定要懂得把禮送得既實惠又有麵子。
9.既要“吃飯”,
又能“辦事”——會算計者不吃虧人們常說,“要想抓住對方的心,必須先堵住對方的嘴”。對於既講究“飲食文化”又好麵子的中國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請客吃飯”就成了求人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
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必然免不了請客吃飯。人們借著形形色色的名目,大大小小的圈子,或同學一群,或同事一桌,或至交三二人,共同歡聚暢談,品嚐佳肴美味,以消除陌生感,加強感情,加深了解,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人類社會對此樂之不疲,古代與現代,外國與中國皆為如此,這真是人類獨有的好方法、好主意。因此名目繁多的大宴小酌統統出籠了,把這個社會點綴得五顏六色,讓人們愈來愈沉醉其中。
不過,無論是大宴小酌,在事前都應當做周詳的考慮,這樣才能不至於疏失,造成反作用或效果不佳。
第一,注意請客的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邀請者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求人的目的而定。求人辦事,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邀請對象,要根據求人的性質、需要,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和諧關係,給你的求人交際帶來不便和麻煩。
第二,注意邀請的方式。
采取何種方式邀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學者、專家、領導等,大多工作忙、時間緊,對他們最好提前相約,以便他們做好工作調整、時間安排;閑暇時間多、工作容易調度的早點約定,自然更好,即使臨時邀請,一般也能隨請隨到;對某團體的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就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密談則悄悄地進行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比較重要的工作聯係、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采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重和尊重。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象等,以便心中有數。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象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