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算計不是弄虛作假
偽詐毀信、弄虛作假或許能得逞一時,但很容易被人識破,最終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如果“情節嚴重”甚至會“鋃鐺入獄”。
山西的太行化纖材料廠是一個鄉鎮企業,專門生產一種工業纖維,由於設備陳舊、資金短缺,一直維持著撐不死、餓不著的局麵。
有天,廠長李輝收到上海一家化紡公司來函,說他們願意同太行化纖材料廠聯營生產工業纖維,條件是由上海方麵投資500萬建立生產流水線,按太行廠現有的生產能力進行利潤分成。
一見此信,李輝喜出望外,可一見對方提出的條件又犯了躊躇:自己就這幾台破設備,每年也就生產個一二百噸貨,將來分成時自己豈不吃了大虧?他左思右想,決定先設法把這筆巨額投資弄到手再說。
第二天,李輝授意廠辦主任給上海回了函,把太行廠吹成是個有200多名工人,產值上千萬的明星企業,要求利潤分成時得大頭,並擁有生意權。
回函發出不久,上海便來了電報,原則上同意太行廠條件,但要派人前來考察洽談。李輝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給縣運輸隊掛了電話,又讓廠辦主任到縣機械廠借幾台破舊設備和幾十名工人,如此這般地布置了一番。
沒幾天,上海化紡公司的一位王工程師來到了太行廠,李輝見對方是位20多歲的小青年,不禁心中暗暗好笑。
次日,李輝親自坐車將小王接到太行化纖材料廠,隻見廠區幹淨整潔,廠房內機器轟鳴,卡車出出進進十分忙碌。李輝指著倉庫門前的幾輛卡車說:“這些都是外地客戶,有的都等好幾天了。”
小王羨慕地點點頭,問道:“你們廠年產量多少?”
“也就千把噸吧,仍然供不應求,想擴大生產就是資金太缺呀!”李輝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如果貴公司能多投資一些,前景就更可觀了!”
小王點點頭:“我回去向老總彙報一下,資金的事好商量,但你們提供的數據一定要準確。”“那當然,既然合作,就應該信譽第一。”
二人說說笑笑,坐車朝廠辦公室駛去,忽然,小王對司機說:“師傅,對不起,請停車,我去方便一下。”
李輝見是鍋爐房旁邊的一座小廁所,便不以為然地說:“這廁所不衛生,還是去前邊吧。”“不必了,今天有點鬧肚子,等不及了,就湊合一下吧,我又不是什麼貴客。”小王說著,推開車門跳了下去。
不一會兒,小王回到車上,二人來到廠部辦公室,李輝取出一張報表遞上說:“這是上半年產量統計,照這樣速度,今年突破1200萬應該說沒問題。”
小王接過報表,又取出計算器按了幾下,抬起頭說:“李廠長,不對吧,據我推測,你們廠頂多年產量200噸。”
李輝聞聽不禁打了個激靈,疑惑地反問道:“200噸,有根據嗎?”
“當然有根據。”小王指著計算器認真地說,“剛才我去廁所時專門量了量你們廠的煙筒,直徑為1.5米,也就是說,它每天產生的熱動力隻能供40人操作。就按你們人均5噸的數字一年也就200噸。別忘了,我可是學熱動力的喲。”小王說到這兒,又立起身嚴肅地說:“扶持鄉鎮企業是我們公司的責任,但絕不同弄虛作假的人合作。再見!”
小王推門走了出去,屋內隻剩下呆若木雞的李輝廠長,此時,他才仿佛體會到信譽和知識對自己的企業是多麼的重要……
不管是做事還是做生意,都必須得重信譽,一個沒有信譽的人是不會贏得別人信賴的。
7.黑心算計不能做,算計人使不得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功同樣也要如此,無論是在追求成功時,還是取得成功後,都要做到不損人利己,不偽詐毀信,不知法犯法,做一名合格的成功者。
生活中人們忙忙碌碌,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幹,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取得成功。但是,成功也有成功的道德。比如在商場中,除了少數奸商外,正正經經的商人都對這個觀點信奉不渝,他們絕不去賺那些昧心錢。事實上,這種取得成功的道德不僅有益於社會的良性發展,對於成功者本人也有著莫大的好處。
王為謙現任旅港福建商會理事長,祖籍是福建晉江。1950年獲準出國,擬往菲律賓謀生。因入境手續受阻,滯留香港,在一家僑民公司打工,後因公司倒閉,麵臨失業。
1953年,王為謙用自己的積蓄加上堂叔的支持,創辦了香港新元貿易公司。王為謙不懂英文,唯有通過散居東南亞的福建鄉親,做一些進出口貿易。最初,公司資金不足,幸獲朋友支持。當時,公司的進出口貿易采用賒賬形式,分期付款,雙方唯一憑借的就是一個“信”字,“一個人沒有信用,他就難以立足”。
一次,公司運送一批貨物到菲律賓,交了貨,卻收不回錢。資金周轉失靈,公司麵臨倒閉。由於取信於朋友,王為謙得友人援助才渡過難關。
王為謙以貿易起家,他從不貪暴利、亂加價宰人,而是薄利多銷。來價多少,自己應得利潤多少,一一告訴貿易夥伴,待人以誠,建立了一批長期客戶。當時有兩家日本電器廠商,看中王為謙誠實可靠,進取心強,願意將電器產品交給新元開拓海外市場。其後王為謙成為TDK的總代理,生意向多元化發展。
經過40多年的創業、發展,王為謙創辦的新元貿易公司在香港、祖國大陸、印尼、美國、加拿大等地都有子公司或分公司。談起這一商業王國,他總是自謙地說:“還差得遠,我談不上成功。我的經曆,隻能說是一部充滿艱辛的創業史。創業之初我手頭無錢,做生意不是錢多取勝,但我堅持對人處事,以信、誠、勤三字相待,這三個字是我取得一點成績的出發點與根本。”
與王為謙做生意不同的是,現在一些商人求財心切,總幻想發一筆橫財,一舉而成為大款富豪。隻可惜無橫財可發,於是乎,就在日常生意中搞一些見不得陽光的勾當。譬如對外地來的顧客,或者不懂行市的顧客,總要想法“宰他一刀”,有些人甚至不擇手段,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害顧客。這些人大概都有一個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那麼大,來往顧客那麼多,“宰”了你一個,還有後來人。這樣的想法既可笑又可惡。世界是大的,但世界有時又很小。按照“80/20”法則,你的大部分銷售額是來自於一小部分常客。你“宰”了顧客,你的回頭客就會減少,“宰”人越多,回頭客就越少。世界上恐怕少有上了當還不自知的人,上當後遲早是要醒悟的。明白自己上了當的人,還會再上你的門嗎,若再上門就肯定是找麻煩來了。因此,貪圖近利,坑害顧客,不僅為國法所不容,還會自斷財路,自己作死自己,真叫做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