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炒菜
討論
你會炒菜嗎?會炒什麼菜?假如不會炒,你見過父母炒菜嗎?請你在小組內介紹一下。
實踐
如果你不會炒菜,可以在家長的指導幫助下進行一次嚐試,並將實際情況填入表中。
思考
你吃過這幾種家常菜嗎?知道它們的用料及製作方法嗎?不知道可向家長請教。想不想親自嚐試一下炒菜?請你從上麵的家常菜中挑一樣或自己另選一樣回家試一試。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小小廚師顯身手”的廚藝競賽活動。每個學習小組推薦一名廚藝高的同學參賽。邀請老師和其他同學做評委。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炒菜的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教育他們從小熱愛勞動。
2.在學炒菜的活動中,培養學生使用炊事用具的能力,營養搭配的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於菜肴的鑒賞能力和正確評價他人的能力。
3.在活動中了解一些烹飪的基本方法、營養搭配的基本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課前查閱有關烹飪技巧和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方麵的資料。
2.教師準備介紹常見菜肴製作方法的各種資料和相應的媒體。
3.學生了解某種菜肴的製作方法;攜帶常用的炊事用具和自己製作的菜肴。
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可以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安排學生了解常見菜肴的製作方法;第二部分,學生彙報交流炒菜的方法和過程;第三部分,學生了解炒菜的基本工具和原料;第四部分,學生回家進行炒菜的實踐活動;第五部分,召開班級廚藝展示會。
2.第一部分,學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炒菜的方法,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對一些常見菜的用料及製作方法進行調查了解,填寫記錄表,準備課上彙報。
3.第二部分首先由學生展示、彙報自己了解到的某種菜肴的製作方法和程序。學生可以采取說的方式,也可以展示資料(如菜譜),還可以做現場的模擬或實物演示。如果學生中有幾個會炒菜的同學,能夠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然後,教師可以展示一些介紹中華傳統美食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學習炒菜的積極性。
4.第三部分,在課堂上認識一些炒菜的基本用具,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認識一些作料,然後讓學生們進行辨認和練習活動。學生可以在課上練習辨認食鹽、白糖和味精,辨認醬油和醋,辨認胡椒粉、辣椒粉和五香粉,等等;可以練習使用火柴、使用菜刀、使用刮皮刀和打蛋器的方法。這樣做是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打基礎,掃清不必要的障礙,同時也是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幫助他們正確使用簡單的炊事用具。練習時要注意安全。如果學校有條件,教師可以演示炒菜的過程,如果沒有條件,可以通過放錄像的形式進行演示。
5.第四部分,安排學生回家進行炒菜的實踐活動,記錄自己炒菜的過程,並請家長對自己炒的菜進行評價。記錄炒菜的過程可以用書上的圖表,也可以通過錄像的形式真實記錄。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從炒菜的質量人手,還要對學生參與的態度以及在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的收獲進行評價。
6.第五部分召開班級廚藝競賽活動,可以結合班隊會進行。最好請來學生家長和班主任共同參與。學生們分別介紹自己製作的菜肴的特點,介紹自己在學習和製作的過程中的收獲以及感想。介紹之後,學生們互相品嚐大家的勞動成果,對炒菜進行鑒定和評價,家長和教師要在評價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果學校的勞動教師有爐灶和炊具,教師應該努力與學校進行協調,為學生提供現場製作的條件。現在某些教育基地設計了“自助餐廳”,我們也可以爭得學校的支持,到那裏開展廚藝展示活動,使我們的活動更有意義。
背景資料
1.炒菜:狹義的“炒”是將加工成片、絲、丁、條、塊、粒、末、球珠、段等形體的動植物性烹調原料,放在中小油量的鍋中,用旺火或中火在較短的時間內加熱製熟的方法。現在很多人已經把用其他烹飪方法製作的熱菜統稱為炒菜。
2.“炒”的分類:根據原料的性質、菜肴成品的特殊要求,炒可分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幹炒、抓炒、軟炒、爆炒等等。生炒又叫生煽、煸炒,選用的原料是生的,是不經過上漿掛糊處理,不用芡汁處理的一種烹調方法。熟炒所用原料一般經焯水等初步熱處理,經加工成細小的形狀後,采用熱鍋溫油,熱鍋熱油,用旺火或中火進行較短時間烹製的加工方法。清炒是隻采用一種烹調原料,而無配料的一種烹調方法。抓炒是主料先經過掛糊處理,在經過油中炸製初步熱處理後,兌汁烹炒的烹調方法。
二、關愛老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身邊的老年人生活的幸福嗎?我們能為他做什麼?
祖孫兩的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