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麵積,體積,聲音,距離的擴大,可以寬展出許多用途,也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方法。
思考
生活中哪些事物可能是采用“擴一擴”的方法發明的?與原有事物相比,它們各有什麼優點?東西還能進一步擴大嗎?如果進一步擴大了,會有哪些新用途?
研究
下列物品采用“擴一擴”的方法不斷擴展後,可能變成什麼?它們會有什麼新的用途?
實踐
以組為單位,請選擇一種物品,運用“擴一擴”的方法發明一件有新用途的東西,把設計方案寫下來。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使他們養成關注生活、關注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
2.在學習“擴一擴”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模擬發明創造的過程中,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繪圖能力以及動手製作能力。
3.通過活動,體驗運用“擴一擴”的方法進行發明創造的過程,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模擬的發明創造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課前查閱關於發明方法的資料,了解“擴一擴”的方法和運用這種發明法進行發明創造的過程以及發明事例。
2.教師準備介紹“擴一擴”的方法和運用這種方法發明出的物品的圖片或電教資料,最好準備一些實物。
3.學生準備繪圖用的筆、紙等簡單的工具。
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可以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初步認識“擴一擴”的發明方法;第二部分,認識生活中運用“擴一擴”發明的物品;第三部分,讓學生們嚐試練習“擴一擴”的方法;第四部分,開展發明創造活動;第五部分,交流與評價。
2.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利用“擴一擴”的方法發明出來的物品,經過觀察和比較使學生發現它們的優點:揚聲器可以把聲音放大,投影機可以把圖像放大,放大機可以把照片放大,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出這種發明創造的方法把體積、聲音、距離等擴大,用以擴展出許多新的用途。
3.第二部分,在學生已經對“擴一擴”的方法有了初步感悟的基礎上,讓他們開動腦筋,尋找生活中運用這種方法發明出來的物品,並與原有物品進行比較,發現它們“擴大”後的優點。這個環節對於學生後麵的發明創造活動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如果學生了解的比較少, 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必要的補充,還可以講一些人們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發明創造的真實的故事,借此讓學生了解“擴一擴”的思路和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一般過程。當學生們對這種方法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上圖中的東西還能進一步擴大嗎?如果進—步擴大了,會有哪些新用途?”學生的討論結果可能是不同的,要允許學生進行爭論,但一定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否則爭論就是無意義的。教師要鼓勵那些新穎的想法,即使有些異想天開也不能否定。因為一些現在看來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許很快就能夠變成現實。過去有很多事例說明了這一點。比如把大炮進一步擴大,讓它的射程進一步增加,使它能夠向導彈那樣對遠的國家進行攻擊,甚至能直接把炮彈射向月亮。這樣的想法顯得很荒唐,但是這種超級大炮已經有人在研製了。當然,我們更歡迎那些既有新意又現實可行的想法和思路。
4.第三部分,讓學生按照“擴一擴”的思路把生活中的某些物品進行某些方麵的擴展,說不定裏麵會出現發明創造的良好素材。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時,要遵循“答案不惟一”的原則,要激勵學生敞開思路,大膽想象。
5.第四部分,學生結合成小組,分工合作,提出自己的設想,運用“擴一擴”的方法製訂方案,進行發明創造活動。製訂方案前,各組要把自己的初步設想進行交流,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二是避免學生“發明”已經被別人發明的物品。如果有可能,學生最好將自己的發明做出來,或做出它的模型。如果實在不能完成製作,也可以繪製設計圖。
6.第五部分,學生攜帶本組的發明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活動。交流的時候,不僅可以展示最後的成品,還可以展示研究的過程。學生在活動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有意義,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這一點。如果某些組的發明沒有成功,更要讓他們彙報研究的過程和大家的收獲。能夠總結出經驗教訓,也是一種成功。
背景資料
創新方法:創新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對創新的方法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國內,許立言、張富奎同誌總結的十二法比較常見。包括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變一變、改一改、聯一聯、學一學、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