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漢宮春(1 / 1)

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羽箭雕弓①,憶呼鷹古壘②,截虎平川③。吹笳暮歸野帳④,雪壓青氈⑤。淋漓醉墨⑥,看龍蛇、飛落蠻箋⑦。人誤許⑧,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何事又作南來⑨,看重陽藥市⑩,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樽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題解】

南鄭:在今陝西省漢中市,時為興元府治所,王炎四川宣撫使軍幕所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時為成都府路治所。

此詞作於孝宗乾道九年(1173)春天,陸遊49歲,在成都府安撫司參議官任上。上闋回顧南鄭生活,選取呼鷹截虎、暮歸野帳和醉後草書三個典型場景,展現才氣超然的壯士形象。下闋麵對成都生活,選取重陽藥市、元夕燈山和花時樂處三個典型事例,表現聞歌感舊的閑散生活。主旨則在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堅定信念上。回天無力而依然執著,兩種情緒的交織,形成清曠而抑鬱的風格。

【注釋】

①羽箭雕弓:精美的弓箭。②呼鷹:《詩稿》卷十三《忽忽》:“列炬燕官夜,呼鷹古廟秋。”自灃:“南鄭漢高帝廟,予從戎時,多獵其下。”③截虎:《詩稿》卷三《三月十七日夜中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積雪滿貂裘。”又卷二十八《懷昔》:“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又卷三十八《三山杜門作歌》:“南沮水邊秋射虎,大散關頭夜吹角。”平川:平地。④笳(jiā):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⑤青氈(zhān):覆在營帳上的黑色毛氈。⑥淋漓:飽滿酣暢。醉墨:醉意中書寫。⑦龍蛇:形容筆勢飄逸飛動的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吳融《贈罾光上人草書歌》:“忽然飛動更驚人,一聲霹霧龍蛇活。”《詩稿》卷十八《冬夜》:“起提一筆掃匹紙,入卷颯颯奔龍蛇。”蠻箋:益州所產彩色箋紙,亦稱蜀箋。⑧許:稱許。⑨南來:指從南鄭到成都。⑩重陽藥市:《歲時廣記》卷三十六引《四川記》:“成都九月九日為藥市。”蘇軾《何滿子》:“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老學庵筆記》:“成都藥市以玉局觀為最盛,用九月九日。”元夕燈山:古俗正月十五日夜張燈結彩。《歲時廣記》卷十引《歲時雜記》:“成都府燈山或過於闕前。”《詩稿》卷八《丁酉上元》:“鼓吹連天沸五門,燈山萬炬動黃昏。”花時:每年二月,成都舉行花會,百花畢聚,觀者如潮。又四月十九為浣花日。《老學庵筆記》:“四月十九日,成都謂之浣花。遨頭宴於杜子美草堂滄浪亭。傾城皆出,錦繡夾道。自開歲宴遊,至是而止,故最盛於他時。予客蜀數年,屢赴此集,未嚐不晴。蜀人雲:‘雖戴白之老,未嚐見浣花日雨也。’”欹(qī)帽垂鞭:斜戴著帽,垂下馬鞭,任馬從容而過。《周書》卷十六《獨孤信傳》:“又信在秦州,嚐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唐李商隱《飲席代官妓贈兩從事》:“舊主江邊側帽簷。”唐溫庭筠《贈知音》:“不語垂鞭上柳堤。”《文集》卷四十九《定風波》:“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橋流水一枝梅。”樽:酒杯。封侯事:《後漢書·班超傳》:“(超)嚐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尚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班超出使西域,建立功勳,被封為定遠侯。“功名”句:不相信功名由天命決定。《論語·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陸遊反其意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