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夜遊宮(1 / 1)

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①。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②。想關河③,雁門西④,青海際⑤。睡覺寒燈裏⑥。漏聲斷⑦、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裏⑧。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⑨!

【題解】

師渾甫,字伯渾,四川眉山人,隱士。《老學庵筆記》卷三:“師渾甫,本名某,字渾甫。既拔解,誌高退,不赴省試。其弟乃冒其名以行,不以告渾甫也。俄遂登第。渾甫因以字為名而字伯渾。”《文集》卷十四《師伯渾文集序》:“乾道癸巳(1173),予自成都適犍為,識隱士師伯渾於眉山。……伯渾自少時名震秦蜀,東被吳楚,一時高流皆尊慕之,願與交。”

此詞疑作於孝宗淳熙二年(1175)秋天,陸遊51歲,在成都府安撫司參議官任上。詞人於兩年前結識隱士師渾甫,“一見,知其天下偉人”(《師伯渾文集序》)。“範至能帥成都,欲以遺逸起之。幕客有沮之者,遂不果。”(《感舊》自注)這是一位很有才氣卻被冷落的愛國誌士。詞人將日思夜想的戰鬥場麵托之夢境,又將夢境無法實現的苦惱向師渾甫傾吐,表明隻有師渾甫這樣的愛國誌士才能肝膽相照,才是自己所期待的。

【注釋】

①笳: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作軍樂。②鐵騎(jì):裹著鐵甲的戰馬。此處指騎兵部隊。望似水:成隊騎兵奔馳向前,遠望像滾滾流水。③關河:關塞河防,泛指邊塞要地。④雁門: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西北,長城要口之一,唐代於雁門山頂設關。⑤青海際:青海湖一帶,在今青海省東部。⑥睡覺(jué):睡醒。⑦漏聲斷:古代用銅壺滴水計時,水漏完,則夜盡天明。⑧“自許”句:《後漢書‘班超傳》:“嚐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問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裏之外。’”自許,自我期許。《漢宮春》:“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⑨“鬢雖殘”二句:意謂即使鬢發稀疏,但是為國立功的壯心依然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