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腹全息預測(2 / 2)

腹皮枯而無澤、腹皮拘急,或如板者為內有瘀血之兆,如《診病奇》曰:“酒客之腹,鳩尾下如板,左右最甚者,以酒氣甚而血凝滯也,如此者有三、五年內吐黑血者。”及“鳩尾岐骨處,皮肉寄聚者,惡候也。”(日本·丹波庭類次著)又腹中有動氣為內有惡血之象,小腹右旁凝結為內有蓄血的標誌,瘀血作痛多在臍旁小腹,按其痛處,有塊應手。此外,臍下甲錯為小腹內必有瘀血的信號。

腹診對瘕積聚也有著重要的預報意義,如腹中有塊,應手不溫,重按而動或痛甚者,為腹背瘕之征。腹動在臍上,是內有之兆,如《金匱要略》:“胎動在臍上者,為瘕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又腹有動者積也,腹內有動如彈指是為氣積,按之移者聚也,不移者積也。

腹內瘕在《內經》早已有記載,如《靈樞·水脹》論述腸覃、石瘕曰:“石瘕生於胞中……惡血當瀉不瀉,羦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腸覃何如?……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張仲景也極重視腹部對瘀血的診察,如《傷寒論》提出蓄血證的特征為“少腹急結”“少腹當鞭滿”,《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篇》指出“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之征兆。唐容川《血證論》曰:“單腹脹者為血臌”,指腹脹、腹露青筋為血臌之征。上述皆說明腹部為預診瘕血瘀最直接的部位。

四、腹中動氣是候吉凶的重要標誌

正常腹中動氣一息5—6次,如7—8次以上則屬凶相,動氣之勢過強達於心下鳩尾者,真陰絕而浮陽上衝,亦為凶相,又臍下動氣高,動氣上衝者預後不良。另外,臍中大動、或為痰火壅盛、滯氣火鬱或為吐衄之兆,其人必皮膚壯熱,而腎間動氣於下,又氣於上,其響應如電光烘烘者,其死不如三日,大凶兆也。臍下以應手陷者,是腎虛之兆,水腫病,臍突出者為元氣脫之凶兆,鼓脹動氣及鳩尾者必死。其他,腹皮是預報內髒寒溫的溫度表,如臍下寒多提示腎陽不足,臍周發涼為脾胃虛冷而臍上冷又為心肺陽虛,兩脅腹發涼為肝膽生發之氣不足之兆。前賢有謂:久病之人腹忽露佳象是瀕死交凶兆,不過二三日而死,腹皮著背不出三年死,腹皮亮如光鏡,虛陽外浮。

此外,腎間動氣對觀察腎氣有重要意義,從臍中到水分間的動氣稱為生氣之源又稱腎間動氣,乃十二經之根本。臍下三寸為丹田之氣。正常此二氣皆為人體腎氣之外露,都充足飽滿而不欲動,如虛則動氣離宅而奔動,且除能觸動外,還可自覺喘促、煩亂,如氣絕則動氣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