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安(1 / 1)

拚音:ān

繁體:安

安氏來源

1.遠古黃帝有兒子叫昌意,昌意的長子叫顓頊,繼承帝位。次子叫安,封於西戎,後來建立了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孫就以安為姓。到古代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以後,中國與安息國始有往來。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安清時,他不願當國王,而想當高僧,於是他就出家為僧。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國河南洛陽,宣傳佛教,隨後定居下來,他的子孫也就世代相傳姓安。

2.出自他姓或賜姓。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北魏時有鮮卑安遲氏改為安姓者;唐時安祿山由康姓改為安姓;明朝時有元人孟格、達色等被賜姓安;另有唐時回鶻人、奚人,明清彝族沙罵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數民族中安佳氏、阿爾丹氏、德力根氏、安帳氏等眾多別姓改為安姓者。

3.以國名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國”國名首字為氏。

4.出自滿族改漢姓而來的安姓。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在渤海國時即有此姓。改為安姓的滿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額勒赫氏、納喇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阿爾丹氏(達斡爾族)等。

安氏遷徙分布

以漢族為主體的安姓,曆史上曾有過姑臧(武威)、武陵(漵浦縣)、河內(溫縣)、麻城孝感(孝昌縣)等郡望。在分布上,目前全國各省均有安氏族人。人口較為集中的有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無錫)、四川、貴州等省。另在安徽、浙江、陝西、山西、雲南、甘肅、廣西、廣東、山東、台灣等省也均有一定數量的安氏族人居住。

安氏曆史名人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太子。原來他已經繼承了王位,但為了能回到中原來,就將王位讓給他的叔叔,出家為憎,信奉佛教。精通梵語,念經修行。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國河南洛陽來宣傳佛教。定居下來後,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又工讀漢語,通曉漢語,譯梵本為漢語,譯《修行道地經》等30餘部,皆屬小乘。

安重榮:字鐵胡。五代後晉朔州人。後唐時任振武巡邊指揮使。後歸後晉石敬瑭,任成德軍節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後,起兵反,次年戰敗被殺。

安民:宋朝陝西長安人。是個有名的石工,當時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筆。

安維峻:字曉峰。甘肅秦安人。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上疏痛斥李鴻章挾外洋以自重,投降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職。後隱居柏崖,閉門著書。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在山東德州的安氏家族,是古蘇祿國(今菲律賓)國王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