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0章 顏(1 / 1)

拚音:yán

繁體:顏

顏氏來源

1.源於西周,黃帝孫顓頊的玄孫陸終,陸終有第五子名安(一名曹),周武王時分封先代遺民,把字的後代苗裔挾封於邾,為邾國。後有邾武公名夷父,字顏,稱顏公。邾國被楚國滅亡後,顏公支庶子孫,有人以祖字為姓,為顏氏。

2.起源於春秋時魯國公族,是周公旦的後裔。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伯禽的子孫有人采食於顏邑,子孫遂以顏為姓,亦稱顏氏,孔子的母親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顏氏遷徙分布

顏姓主源兩支均發祥於今山東省境內。

先秦時期,顏姓主要在齊魯大地繁衍,但此時已有顏姓人入居河南。

西漢時,顏姓仍主要繁衍於山東一帶。東漢時已有顏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

魏晉南北朝時,世居在琅琊、東魯一帶的顏姓並沒有因為外界的動蕩不安而受影響,反而高官不斷,族大人眾,並發展成為顏姓琅琊、魯國郡望。

隋代以前,一支顏姓由琅琊臨沂入遷關中,到了唐代,此支顏姓下傳至顏師古(顏回三十七代孫)時,開始發達昌盛起來。

北宋末期,由於康王趙構南遷杭州,有山東、河南省等地顏姓播遷江浙一帶,如海州顏氏等。南宋末期,居於江、浙、閩、贛一帶之顏姓人為避兵火,有遷兩廣、兩湖之地者。

明初,顏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湖北省等地。

清初,顏姓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雲、貴。康乾年間,有山東之顏姓闖關東入東北三省。此際亦有顏姓人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

清末時,顏姓人已廣布全國各地。

如今,顏姓人在全國各地分布甚廣,尤以山東多此姓,該省顏姓約占全國漢族顏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

顏氏曆史名人

顏回:春秋時魯國賢人,為孔子得意門人,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他:“不遷怒,不二過”。三十二歲英年早逝,後世稱其為“複聖”。

顏複:山東省人,宋代畫家、官吏。顏回四十八代孫,官至太常博士。顏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學者。博古,工於詩,尤善草隸,亦工繪事。

顏輝: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畫家。善畫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筆雖見刻露,卻筆法奇絕,有八麵生意之趣,開明初吳偉畫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獵圖》、《李鐵拐像》傳世。

顏宗:廣東省南海人,明代畫家。舉人出身,曾任邵武知縣,後署兵部員外郎。善畫山水,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山水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獨具風格。有《湖山平遠圖》遺世。

顏真卿:唐代大臣、書法家。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察禦史。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真卿

顏博文:德州(今屬山東省)人,北宋畫家、詩人。徽宗時進士,仕著作佐郎。長於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遺畫有《羅漢圖》、《閑雲出岫圖》、《野水圖》等。

顏直之: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宋代畫家。善畫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韻》,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顏汝勳,官朝請大夫,亦工篆。

顏光敏:山東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聰慧,九齡工草書,十三嫻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