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guō
繁體:郭
郭氏來源
1.相傳,早在上古夏後氏部落領袖禹的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郭姓就已得姓開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當古老的淵源。
2.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後。古書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禦”。“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國曆史上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等地的夏代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人的始祖。
3.出自商代郭崇之後。據《三一經》記載: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繼夏代之後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認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4.出自姬姓,周代虢國的子孫後代是當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
5.以封地為姓,史載,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為姓的,又因虢、郭同聲之轉,故虢、郭二姓互通。
6.以居處命氏。中國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園、池的人,分別以“城”、“郭”、“園”、“池”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義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為姓氏,形成郭姓。
郭氏遷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發源地當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陝西等地。
先秦兩漢時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陝西、河南為主,“太原”郡望在這一時期形成,並成為後來郭姓人繁衍播遷的主要支源,逐漸在陽曲、馮翊、華陽、京兆(今陝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屬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蘇徐州)、館陶(今屬河北省)、曲沃(今屬山西省)、河內、廣平、邯鄲、河東聞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為避戰禍的大批南下遷徙者,郭姓人開始在浙江、江蘇等地散居,南遷者尤以太原郭姓為多。
隋唐時期,山西、山東以郭姓為第一大姓。這一時期,除戰亂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外,還形成以華陰郭子儀為始祖的汾陽(今山西省靜樂一帶)望族。後汾陽郭姓後裔嵩入閩成為福建郭姓始祖。
從五代到宋元時期,隨著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遷,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台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明清時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國各地。
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約占全國漢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
郭氏曆史名人
郭解:字翁伯,生卒年不詳,漢朝軹(今河南省濟源縣)人。為人精悍、節儉、勇猛任俠,常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們爭相與他交往。若朋友有難或遭怨,必親自助其報仇;若不願複仇者,則捐錢使其安居。武帝時被殺。
郭璞(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與思想家。博學高才,好古文詩賦,富文釆。又精通陰算五行卜筮之術,後因卦筮違逆王敦,被殺。曾為爾雅、山海經、方言、楚辭等書作注。
郭子儀(697—781):唐朝名將,華州(今陝西華縣)人。曾平安史之亂,並聯回紇,征吐蕃。官至太尉、中書令,時稱為郭令公。因封汾陽郡王,世稱為郭汾陽。一生曆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以一身而係天下之安危二十年。享年八十五歲,卒諡忠武。
郭氏起名規則
1.郭(Guo),最好不用聲母是k、h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都用g聲母、uo韻母或陰平調的字。
2.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
3.起名示例:郭柔采、郭曉仙、郭侶巡、郭訊見、郭珈呈、郭大林、郭儲精、郭映伸、郭娣孚、郭玳汛、郭彥坍、郭怡伶、郭昱孜、郭彥吟、郭芳醇、郭芹毅、郭後含、郭亞潔、郭鬆源、郭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