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qiū
繁體:邱
邱氏來源
1.出自薑姓,為薑太公的後裔。西周初年,太師呂尚(薑姓,呂氏,名望)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號稱齊太公,俗稱薑太公。其子孫中後有以地為氏的,稱為丘氏。史稱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於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後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此為曾、丘聯宗之說。
3.出自媯姓,以地為氏。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國(傳為顓頊後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漢代少數民族烏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為漢字單姓丘氏。
邱氏遷徙分布
春秋時,邾國(今湖北黃岡西北)有大夫丘弱,魯國(今山東西南部)有孔子學生丘吾。西漢時,有扶風人(今陝西興平東南)丘欣;平帝時有扶風人丘俊,後居吳興(今屬浙江)。
東漢有烏程人(今浙江吳興)丘滕,還有雲中人(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丘季智。這說明晉代以前丘氏已有遷至今陝西、浙江、內蒙等省者。
據《閩書》記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是知中原丘氏有一支於西晉末徙居福建。
南北朝至五代時期,丘氏除上述地區發展外,還分布於今江蘇、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
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
宋代,丘氏稱盛於福建,分布相當廣泛,同時已有遷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廣東、廣西等省者。
至明代,貴州、雲南等省也都有丘氏的聚居點。
從清初開始,閩、粵丘氏陸續有人遷到台灣,後又有移居海外者。也有一支客家邱姓。
邱氏曆史名人
邱遲:南梁時文學家,官司空從事中郎,所著《與陳伯之書》,勸陳伯自魏歸梁,是當時駢文中的優秀作品。
邱處機:自號長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歲時在寧海拜王重陽(矗)為師而出家為全真道士。王重陽死後,他潛修於龍門山,形成龍門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見於雪山,尊為神仙,他死後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著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等。
丘睿(1420—1495):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廣東瓊山人。字仲深,號瓊台。景泰五年舉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特命參與中樞政務,開尚書入閣的先例。著有《大學衍義補》,其中曾就曆代法律思想和製度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比較和評注,對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總結、繼承和發展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結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邱吉:明代詩人。善古文,尤善於詩,為吳興詩人領袖。有《執柔集》。
邱氏起名規則
1.邱(Qiu),最好不用聲母是j、x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拚音是y、w開頭的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q聲母、iu韻母或陰平調的字。
2.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
3.起名示例:邱文澔、邱奕斌、邱柏川、邱於倪、邱至葳、邱惠珊、邱柄管、邱莉淳、邱慎產、邱姿甄、邱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