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tián
繁體:田
田氏來源
1.田姓出自陳氏,為陳胡公陳滿之後。據《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係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陳厲公陳佗之子陳完因陳國內亂,到齊國後改稱田氏。有說被齊桓公封於田地,以地為氏稱田氏。
2.出自黃姓所改。據《明史》所載,明初有輔佐惠帝之黃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諸侯,被殺。其子黃子經為避禍改為田終,遷居今湖北鹹寧一帶,後世子孫也以田為姓。
3.出自鍾姓所改。補充:魏國征西將軍鍾會,字士季,鍾繇次子。他助司馬炎滅蜀後,打壓鄧艾,又準備與薑維策劃謀反,但事情敗露,被士兵亂箭射死,年僅40歲。留在鍾繇故裏河南長葛的鍾姓怕受到株連,從繁體“鍾”字中抽出“田”字來作為自己的姓。所以,鍾繇死後葬於潁川長社的故裏,如今仍叫田莊。
4.出自其他少數民族。如並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時女真人阿不哈氏,漢姓為田,清時貴州思南府土司姓田,為土家族,其有家族字輩:“祖宗慶興應、景儒茂仁宏”等。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瑤、彝、土家、回、蒙、藏、滿、朝鮮族等有此姓。
田氏遷徙分布
田氏最初發源地是今山東省境。先秦時期已分布於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
漢初,部分田氏遷於關中的陽陵(今陝西鹹陽東北),發展成為京兆一帶望族,後來,田姓各族又遷徙至北平(今河北滿城北)。從漢代開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帶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蕩,田姓避亂南遷,可以說田姓已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地區,亦有遷山西太原、寧夏固原、天津等地。
唐代宗時,有田承嗣被封為雁門郡王而落籍當地。
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國的北部和中部播遷。此際,田姓開始有遷今福建、廣東者。
明清之際,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廣大區域,從清代中葉開始,閩粵田姓陸續有人遷至台灣,進而移居海外者。
如今,田姓在全國分布廣泛,以河南、四川、山東、河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田姓約占全國漢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田氏曆史名人
田單: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戰國名將。樂毅伐齊,齊國岌岌可危,隻存二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樂毅而複國。
田因齊:戰國時齊國開明國君,史稱威王。他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招納學者,百家爭鳴,便齊國極一時之盛。
田文:山東滕州人,戰國時齊國名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嚐君,為“戰國四君子”之一。
田駢: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稷下,善於雄辯,與慎到齊名。
田何:臨淄人,西漢著名學者、今文易學的開創者,號杜田生,專治《周易》。田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唐末時軍閥,為河北割據勢力,也曾兩度叛亂,死後由其侄田悅繼位,曾一度自稱魏王。
田汝成: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學家。他博學、工文、尤善敘述,撰寫有《炎徼紀聞》、《西湖遊覽者》、《遼記》、《田叔禾集》。
田應揚:河北雞澤人,明代廉吏。萬曆間任廣昌令,存心愛民,自奉儉約,時稱“廉吏第一”。
田氏起名規則
1.田(Tian),最好不用聲母是d、n、l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t聲母、ian韻母或陽平調的字。
2.注意名的意義與“田”字的“田地”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
3.起名示例:田佳仙、田紋帆、田彤白、田國春、田園萍、田欣甲、田固玄、田秋碩、田泰峰、田琦涵、田其民、田佳豔、田欣玄、田秉弘、田欣右、田固丘、田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