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yù
繁體:鬱
鬱氏來源
1.相傳大禹的老師叫鬱華,鬱華為鬱姓的始祖,其後代子孫稱鬱氏,遂成鬱姓。
2.古代有鬱國,春秋時成為吳國大夫的封邑,其後代子孫亦稱鬱氏。
3.曆史上西域有鬱立國,國人或有以鬱為姓。
4.曆史上有鬱夷縣、鬱秩縣、鬱致縣,有以地名鬱為姓者。
5.春秋時魯相鬱貢的後代皆姓鬱。
6.鬱姓與尉姓通。
鬱氏遷徙分布
鬱氏是現行較罕見的姓氏,分布頗廣,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南宮、威縣、清河、尚義、景縣,山東昌樂、平邑,內蒙古烏海,江西崇仁,廣東吳川,雲南隴川、江蘇無錫、瀘水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壯族有此姓。
鬱氏曆史名人
鬱采:明正德年間進士,授刑部主事,後遷任裕州同知,時遇戰亂災荒,盜賊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領州民抵抗,連戰數日後城陷,巷戰而死。
鬱貞:女,字蘭隱,浙江平湖人。載瑛姊。性純孝,能畫,寫墨蘭頗有致。工詩,著吟香閣詩鈔。
鬱文名:字雷門,江蘇吳江人。善畫花鳥,山水亦工。家貧甚,不肯以畫市。遇友所善,欣然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