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shù
繁體:束
束氏來源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而疎氏自田氏出。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田氏疏族改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氏遷徙分布
束姓源自齊國,望出南陽(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
如今,束姓人在全國皆有分布,尤以江蘇、安徽等省較多。
束氏曆史名人
束莊:宋朝大臣。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
束清:江蘇丹徒人。明朝清官。性廉介,明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束蘅:清詞人,字君佩,一作佩君。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烏程沈宋圻之妻。長於填詞,著有《棲芬館詞》行於世。
束允泰:江蘇丹陽人,係民族大資本家束雲章之父,清末舉人,浙江名宦。字季符,兄弟眾多,其排行第五,丹陽人俗稱束老五,居住在丹陽縣城內麻巷門魚巷弄,少遊學錫山薛曉帆門下,有才名,清鹹豐辛酉拔貢生,朝考第一,光緒丙子科舉人,皇封七品正堂,曆任浙江桐廬、錢江等縣知縣多年,多建樹、有政聲,不但為官清廉,且精詩文書法,寫得一手好字,是晚清有名的書法家,至今浙江桐廬、錢塘、杭州一帶有很多人家收藏他的書法作品,隻字片紙,珍若珙璧。丹陽縣也有許多他的手跡,如觀音山廣福寺的“大雄寶殿”,西門城隍廟的“萃義堂”,白雲街的“鳴鳳書院”等。著有《味青館詩文集》、《曲阿文社燼餘》等。桐廬、錢塘任知縣時愛民如子、政績卓著,為當地百姓辦了很多好事,老百姓稱其為束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