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yìn
繁體:印
印氏來源
印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同姓族人於鄭,建立鄭國,為公爵。至鄭穆公有兒子睴,字子印,其子孫在鄭國為卿大夫,以祖字為姓,為印氏。鄭大夫印段,字子石,即子印之孫,其後人世代沿襲為印姓。
印氏遷徙分布
印段的大名,在《左傳》中曾數次出現。鄭位於今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戰國時被韓所滅。出自鄭國公族的印姓,則在今陝西的馮翊一帶繼續繁衍生息,並向各地播遷。
印氏曆史名人
印寶:明朝地方官,做事果斷幹練。地方上許多事情難以公斷,而印寶去了以後,辦事有原則,又精通世故,一一辦妥,故以幹練勤事著稱。
印應雷:抗元名將,是位堪稱楷模的清官。宋朝時在溫州當地方官,當時地裏有人作亂亂,他假借宴請,將兵亂平息了,沒讓百姓受戰亂之災,因此出了名。
印光任:乾隆年間,印光任正任廣東肇慶府同知,上峰考察他精明能幹,即薦他擔任了首任澳門同知。在任期內,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有效地加強了對澳門葡萄牙人的管理。隨後,又與繼任的澳門同知張汝霖合作,寫成第一部有關澳門的專著《澳門紀略》。這是一本地方誌體例的著作,詳記了澳門的形勢險要,島嶼水道、社會風情,特別是與葡萄牙及其它歐洲國家交流的始未。書一刊刻,不脛而走,在當時很有影響,不久便被乾隆帝選入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