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還表現了但丁作為文藝複興的先驅,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提倡發展文化、追求真理的思想。詩中讚美人的才能和智慧,對古典文化推崇備至:稱亞裏士多德是“哲學家的大師”,荷馬是“詩人之王”,稱維吉爾是“智慧的海洋”、“拉丁人的光榮”等。

《神曲》描寫的雖然是來世,但正是現世的反映:地獄是現世的實際情況,天國是爭取實現的理想,煉獄則是從現實到達理想必經的苦難曆程。書中暴露了現實,也著重描寫了生活的理想,這說明《神曲》並不純粹是現實主義,也是浪漫主義的。在黑暗的現實中,詩人渴望一個沒有黑暗和罪惡的世界。

《神曲》中的人物形成一座豐富多彩的畫廊。作為《神曲》的主人公,詩人自己的性格和精神麵貌描繪得最為細致入微。維吉爾和貝雅特麗齊這兩個向導雖然具有象征的意義,但並沒有概念化和抽象化,顯示出了不同程度的鮮明性格。

《神曲》對於地獄、煉獄、天國的描寫,構思明確,想象豐富。詩人把地獄、煉獄、天國三個境界細分為若幹層,體現出作者根據哲學、神學觀點所要闡明的道德意義。三個境界的性質不同,色調也不相同。在《地獄》裏,但丁借自然景象來描繪人物受苦的場麵,在《煉獄》裏才直接描寫了自然景色,《天國》描寫的是非物質的、純精神的世界。這些境界的描述都非常真實,使人如身曆其境。對自然的描寫也往往富有高度的畫意,足見但丁對自然之美極為敏感。這一點也是他作為新時代詩人的特征。

《神曲》是一部長篇史詩,《地獄》、《煉獄》和《天國》各有33章,加上全書序曲共100章,長達14233行,每部曲最後一行都以“星”字作韻腳。這種勻稱的布局以及詩中三個境界的勻稱的結構,都是建立在中古關於數字的神秘意義和象征性的概念上的。

《神曲》是用三韻句寫成,這是但丁以民間詩歌中流行的一種格律為基礎創製的新格律。更重要的是,《神曲》用意大利俗語寫成,對於解決意大利的文學用語問題,和促進意大利民族語言的統一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使但丁成為意大利第一個民族詩人。(田德望)

《神曲》的影響

《神曲》問世後不久,人們爭相傳誦,在佛羅倫薩和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人們把它視作一部聖書,由文人在教堂向公眾宣講和進行評論。當時,即使是一些沒有什麼文化修養的下層市民,也能背誦《神曲》中的精彩片斷,有人甚至幹脆把《神曲》稱為《但丁》。所有這些,都因為《神曲》中帶有中世紀濃厚的宗教色彩和人文主義萌芽思想,並生動地反映了中世紀後半葉意大利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麵,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勾起他們對來世無窮的遐想。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意大利半島上的通衢巷陌,到處可聽到長詩的顫音。

18世紀初葉,那不勒斯著名唯心主義哲學家維柯對但丁的《神曲》予以高度的評價,並將他譽為意大利的荷馬和一位把整個中世紀文明史反映在作品中的偉大詩人。從此以後,《神曲》譽滿全球,後來為意大利的統一而浴血奮戰的英雄兒女,也極力讚揚這部不朽的經典著作。實際上,在維柯之後,但丁的名字始終同荷馬、莎士比亞並列,成為西方文明史上三顆永不隕落的巨星。(張世華)

但丁·阿利基埃裏是意大利中世紀過渡到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是意大利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巨匠之一。

1265年5月下旬,但丁誕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其高祖父曾參加過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立下戰功並被封為騎士。但丁幼年喪母,父親是一個高利貸者。但丁少年時代就勤奮博學,善於思考,早年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係統地學習了拉丁文、修辭學、詩學以及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並結交了柔美新詩體的代表詩人卡瓦爾坎蒂等人。不僅如此,但丁在繪畫、音樂領域也顯示出了非凡的造詣。除此之外,但丁還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並深受古代教父聖·奧古斯丁思想的影響。1295年,但丁遵照父親的意願同傑瑪·多納蒂結婚,並有三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