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薩克雷William Thackeray(英國1811年-1863年)

薩克雷的作品在英國文學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這部《名利場》和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並稱為19世紀英國文學的兩塊瑰寶。不同於狄更斯批判社會的強烈和直接,薩克雷喜歡用另外一種揶揄的態度來揭露現實。這部小說已先後被6次拍成電影(在默片時代有4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英國小說研究》

薩克雷是一位可以與狄更斯齊名的小說家,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又同為現實主義小說家,更是因為薩克雷在創作中所顯示出的與狄更斯迥異的對現實社會冷嘲熱諷的創作風格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並且他和狄更斯一樣享有著世界聲譽,後來英國的喬治·艾略特、美國的霍桑、豪威爾斯,甚至法國的普魯斯特的創作都曾受其影響。正如前蘇聯著名文藝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薩克雷觀察細微,對人生和人類的心靈了解深刻,富有幽默感,刻畫人物非常精確,敘述故事非常動人……在當代歐洲作家裏,薩克雷是第一流的大天才。”

《名利場》是薩克雷最優秀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小說發表後立即引起轟動,被認為是英國文學的一個裏程碑,也正是這部傑作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薩克雷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真實地再現了19世紀英國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社會狀況,並塑造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刻有新時代烙印的典型人物形象。而且,這部小說還展示出作者已經成熟了的幽默諷刺風格。

薩克雷認為,“小說的藝術是表現本質,即盡可能強烈地表達真實的情感。”他的這種理論主張在他的成名作《名利場》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愛米麗亞·賽特立是個善良熱情的女孩子,她的父親在倫敦做買賣,家境富裕。她的好朋友利蓓加·夏潑父母早逝,無依無靠。她們一起離開了女子學校,利蓓加打算先在愛米麗亞家裏住幾天,然後去畢脫·克勞萊爵士家當家庭教師。

利蓓加在愛米麗亞家裏認識了她的哥哥喬斯。喬斯在印度當收稅官,現在回國度假。利蓓加決定嫁給這個花花公子。但是,喬斯卻始終沒能向利蓓加求婚。

利蓓加辭別愛米麗亞,去了畢脫·克勞萊爵士家。畢脫爵士是個吝嗇、狡猾、自私的老頭兒。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克勞萊小姐是個老處女。畢脫爵士為了得到姐姐的財產,處處討她的歡心。克勞萊小姐喜歡畢脫的次子,紈袴子弟羅登·克勞萊。利蓓加很快成了畢脫爵士的親信,還被羅登愛慕,就連克勞萊小姐也離不開她了。不久,畢脫夫人得病去世了。畢脫爵士竟然向利蓓加求婚。利蓓加拒絕了他,並告訴他,她已經和他的兒子羅登結婚了。畢脫爵士和克勞萊小姐都非常生氣,將他們攆出了家門。他們在外麵靠賒賬過上了舒服的日子。

這時,愛米麗亞的父親破產了。喬治·奧斯本的父親命令喬治斷絕和愛米麗亞的來往,這讓喬治很為難。喬治的好朋友都賓上尉一直暗戀著愛米麗亞,他不忍心看到愛米麗亞傷心,就說服了喬治和她結婚。奧斯本不僅不承認這門親事,而且還剝奪了喬治的繼承權。

歐洲各國正準備圍攻拿破侖,喬治和都賓的部隊也奉命到了布魯塞爾。在這裏,喬治夫婦遇到了喬斯和羅登夫婦。喬治迷上了活潑聰明的利蓓加,他甚至在舞會上給利蓓加傳紙條,約她一起私奔。但是,喬治很快就去了前線,並死在了戰場。悲痛欲絕的愛米麗亞生下了兒子喬傑。都賓始終都在幫助著愛米麗亞,但他覺得愛米麗亞的心裏沒有他的地盤,於是去了印度。

利蓓加和羅登戰後去了巴黎,他們靠借債過著奢靡的日子。利蓓加經常出入上流社會。她也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她對兒子漠不關心,並把他交給鄉下奶媽撫養。克勞萊小姐去世之後,他們回到倫敦。不久,畢脫爵士也去世了,利蓓加正式進了克勞萊家門,成了主人。後來,羅登的哥哥克勞萊從男爵一家也遷到了倫敦。克勞萊從男爵也被利蓓加迷住了。

利蓓加認識了斯丹恩勳爵,勳爵也成了利蓓加的追求者。他經常給她錢,後來為了和利蓓加單獨在一起而以欠債為理由將羅登逮捕入獄。克勞萊從男爵把他救出了監獄,他回到家,發現自己的妻子正和斯丹恩勳爵尋歡作樂。於是,羅登把兒子托付給哥哥,然後拋下利蓓加去了海外。斯丹恩勳爵也和利蓓加一刀兩斷了。利蓓加走投無路,隻得又開始了流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