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項要求非常全麵非常科學,我們把它製成一張卡片送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保管好它,對照它,有時間就思考一下,因為這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對著看它,有利於調整同學們的心理狀況。
接下來,我們大家就中學生心理素質10項要求,粗略的談談、討論討論:
(1)正確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對了,我們的心理也會健康起來,但是,如果我們經常在考試分數與名次上鑽牛角尖的話,這定會影響到我們心理的健康。
(2)崇高的理想目標
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我們就會有健康的心理;反之,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更談不上心理健康了。
說說理想信念,大的、小的,遠的、近的,崇高的、卑劣的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
(3)堅強的意誌力
堅強的意誌力是一種健康心理,沒意誌力當然就談不上心理健康。
談談意誌力與學習與理想之間,與心理健康的聯係。
(4)自製力和承受力
有自製力和承受力的,則心理健康;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舉例:碰到一次重大打擊或挫折之後的狀況。
(5)強烈自尊心
有強烈自尊心的人,心理會健康;
反之心理就不會健康。
說說公布考試成績、排名次對自尊心的影響。
(6)自信心與責任心
有自信心、有責任心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反之,則心理就不會健康了。
注意區分自信心與責任心。
(7)求知欲望
有求知欲,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現;
反之,心理則不會健康。
求知欲望不會一直存在,如何讓自己一直保持求知欲?
(8)同情與寬容心
有同情、寬容心的人,心理會健康;
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同情、寬容心並不同,列舉。
(9)理解與尊重他人
能理解、尊重他人的人,心理是健康的;
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10)與人為善的想法
善待他人、與人為善的人,則是一種健康心理;
反之,則心理不健康。
舉例說明。
(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10項要求進行學習、討論,讓同學們明確認識,對心理素質的認知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一節班會課活動時間太短,好在其內容已散布在班會活動中。這節班會課的目的是讓問題條理化、加深印象。以上活動形式不夠豐富,望同學們自己掌握。)
(二)第二板塊(心理障礙,心理衛生)
班主任總結:
心理健康的反麵就是心理不健康,也就是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形成心理障礙的原因有1.內因;2.外因;3.心理自身方麵。
麵對心理障礙,有兩句成語
(1)要未雨綢繆;
(2)勿諱疾忌醫。
最後,送給大家三句話:
(一)講究心理衛生。
(二)關注心理障礙。
(三)保持心理健康。
3.課堂預習和溫習
(1)課前預習:查找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案例。
(2)課後溫習:交流如何做心理健康的人。
師生評價
1.活動評析
A.教師評析:
B.同學評析:
2.信息反饋
索引資料
1.《心理測驗題》
請不要這樣想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周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意念。依據心理學的研究,在相當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情緒表現與自身的某種觀點、某種思考方法,以及相應的感受結果相關聯。而一個人發生情緒或心態上的困擾,有許多出於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或不合理的精神意念。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在這個強調心理健康的時代中,一個人如果能學會廣泛運用理性思考,這個人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困擾,從而保持正常的情緒感受。你也許要問:我可以掌握理性的思考方法嗎?我的情緒表達是不是正常合理?下麵,心理醫生給出了15個生活意念。你可以根據自己第一感覺做出是與否的回答,它能幫助你領會和把握合理的人生觀。
(1)我應受到人們的喜愛,我的所有表現都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歎。
(2)一個人應該無所不能,在所有方麵都有成績,隻有這樣的人,活著才有意義。
(3)有些人做出了不道德的行為,對於這樣的人必須嚴懲不貸。
(4)如果事情沒有按自己的步驟進行,就會進入一個舉步艱難的境地。
(5)我們遭受到的一切痛苦都是客觀的,我們什麼都做不了,隻能默默承受。
(6)對於恐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謹慎,隻能接觸,應該隨時防範它的發生、發展。
(7)逃避問題比解決問題要輕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