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主題設計與組織(十三)(2 / 3)

這10項要求非常全麵非常科學,我們把它製成一張卡片送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保管好它,對照它,有時間就思考一下,因為這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對著看它,有利於調整同學們的心理狀況。

接下來,我們大家就中學生心理素質10項要求,粗略的談談、討論討論:

(1)正確的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對了,我們的心理也會健康起來,但是,如果我們經常在考試分數與名次上鑽牛角尖的話,這定會影響到我們心理的健康。

(2)崇高的理想目標

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我們就會有健康的心理;反之,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更談不上心理健康了。

說說理想信念,大的、小的,遠的、近的,崇高的、卑劣的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

(3)堅強的意誌力

堅強的意誌力是一種健康心理,沒意誌力當然就談不上心理健康。

談談意誌力與學習與理想之間,與心理健康的聯係。

(4)自製力和承受力

有自製力和承受力的,則心理健康;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舉例:碰到一次重大打擊或挫折之後的狀況。

(5)強烈自尊心

有強烈自尊心的人,心理會健康;

反之心理就不會健康。

說說公布考試成績、排名次對自尊心的影響。

(6)自信心與責任心

有自信心、有責任心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反之,則心理就不會健康了。

注意區分自信心與責任心。

(7)求知欲望

有求知欲,是一種心理健康的表現;

反之,心理則不會健康。

求知欲望不會一直存在,如何讓自己一直保持求知欲?

(8)同情與寬容心

有同情、寬容心的人,心理會健康;

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同情、寬容心並不同,列舉。

(9)理解與尊重他人

能理解、尊重他人的人,心理是健康的;

反之則心理不會健康。

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10)與人為善的想法

善待他人、與人為善的人,則是一種健康心理;

反之,則心理不健康。

舉例說明。

(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10項要求進行學習、討論,讓同學們明確認識,對心理素質的認知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一節班會課活動時間太短,好在其內容已散布在班會活動中。這節班會課的目的是讓問題條理化、加深印象。以上活動形式不夠豐富,望同學們自己掌握。)

(二)第二板塊(心理障礙,心理衛生)

班主任總結:

心理健康的反麵就是心理不健康,也就是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形成心理障礙的原因有1.內因;2.外因;3.心理自身方麵。

麵對心理障礙,有兩句成語

(1)要未雨綢繆;

(2)勿諱疾忌醫。

最後,送給大家三句話:

(一)講究心理衛生。

(二)關注心理障礙。

(三)保持心理健康。

3.課堂預習和溫習

(1)課前預習:查找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案例。

(2)課後溫習:交流如何做心理健康的人。

師生評價

1.活動評析

A.教師評析:

B.同學評析:

2.信息反饋

索引資料

1.《心理測驗題》

請不要這樣想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周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意念。依據心理學的研究,在相當大程度上一個人的情緒表現與自身的某種觀點、某種思考方法,以及相應的感受結果相關聯。而一個人發生情緒或心態上的困擾,有許多出於不合邏輯的思考模式或不合理的精神意念。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在這個強調心理健康的時代中,一個人如果能學會廣泛運用理性思考,這個人就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困擾,從而保持正常的情緒感受。你也許要問:我可以掌握理性的思考方法嗎?我的情緒表達是不是正常合理?下麵,心理醫生給出了15個生活意念。你可以根據自己第一感覺做出是與否的回答,它能幫助你領會和把握合理的人生觀。

(1)我應受到人們的喜愛,我的所有表現都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歎。

(2)一個人應該無所不能,在所有方麵都有成績,隻有這樣的人,活著才有意義。

(3)有些人做出了不道德的行為,對於這樣的人必須嚴懲不貸。

(4)如果事情沒有按自己的步驟進行,就會進入一個舉步艱難的境地。

(5)我們遭受到的一切痛苦都是客觀的,我們什麼都做不了,隻能默默承受。

(6)對於恐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謹慎,隻能接觸,應該隨時防範它的發生、發展。

(7)逃避問題比解決問題要輕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