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做孩子夠格的哲學“同伴”,大人必須提高自己。在這方麵,一個有效途徑是親子共同閱讀高水平的哲學童書。哲學童書而具高水平,殊不容易,常見的或者是太“哲學”(其實是太理論),不兒童,缺乏童趣,或者是太兒童,不哲學,缺乏哲思。接力出版社從法國引進“兒童哲學智慧書”,我看了很喜歡,覺得符合我心目中既兒童、又哲學的定位。這套書也是簡短的文字配以稚拙的圖畫,看似簡單,其實很用了心思。一是選題精當,全套書共9冊,每冊都是對一個重要哲學主題的追問,包括“我”、“人生”、“幸福”、“情感”、“自由”、“與人相處”、“知識”、“好和壞”、“藝術和美”,這些主題同時又是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引起困惑的難題,因而是和人人密切相關的。二是通曉兒童心理,在每個主題下有若幹問題,在每個問題下有若幹可能的回答,問題和回答的設計皆出自孩子的眼光,既天真可愛,又真實可信,每每令人會心一笑。三是真正用哲學的方式來啟迪哲學的思考,對於每個回答不下對錯的論斷,而是從不同角度提出質疑,最後也不給出一個結論,而是點出思考這個問題的價值之所在。這三個優點使我相信,作者是既懂孩子、又懂哲學的,因此我便可以放心地向孩子們以及家長、老師們推薦這套書了。
2010.12
鼓勵孩子的哲學興趣
在一定的意義上,孩子都是自發的哲學家。他們當然並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但是,活躍在他們小腦瓜裏的許多問題是真正哲學性質的。我相信,就平均水平而言,孩子們對哲學問題的興趣要遠遠超過大多數成人。這一方麵是因為,從幼兒期到青春期,正是一個人的理性開始覺醒並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好奇心最強烈,求知欲最旺盛。另一方麵,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階段內,生命的生長本身就不斷帶來對人生的新的發現,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使他們迷亂和興奮,也使他們困惑和思考。哲學原是對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之探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恰是發生這種探究的最佳機會。
然而,在多數人身上,隨著年齡和閱曆增長,曾經有過的那種自發的哲學興趣似乎完全消失了,歲月把一個個小哲學家改造成了大俗人。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周圍的大人——包括家長和老師——要負相當的責任。據我所見,對於孩子提出的哲學問題,大人們普遍以三種方式處理,一是無動於衷,認為不值得理睬,二是粗暴地頂回去,教訓孩子不要瞎想,三是自以為是,用一個簡單的答案打發孩子。在大人們心目中,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太玄虛,太無用,功課、考試、將來的好職業才是正經事。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氛圍中,孩子們的哲學興趣不但得不到鼓勵,而且往往過早地遭到了扼殺。
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看待所謂用。如果你隻認為應試、謀職、賺錢是有用,那麼,哲學的確沒有什麼用。可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那麼,哲學恰恰是最有用的。人類曆史上的一切優秀者,不管是哪一個領域的,必是對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廣闊的思考和獨特的理解的人。一個人隻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卻做成了大事業,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過呢。
所以,如果你真正愛孩子,關心他們的前途,就應該把你自己的眼光放得遠一點。不要挫傷孩子自發的哲學興趣,而要保護和鼓勵,而最好的鼓勵辦法就是和他們一起思考和討論。事實上,任何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都不可能有所謂標準答案,可貴的是發問和探究的過程本身,使我們對那些根本問題的思考始終處於活潑的狀態。
在這方麵,我們亟需有水平的啟蒙讀物。好的啟蒙書其實不但適合於孩子閱讀,也適合於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一同閱讀。在相當程度上,大人也需要受啟蒙,否則就當不好家長和老師。難道不是嗎?
2005.5
哲學的命運
在今天的時代,哲學似乎遭遇著兩種相反的命運。一方麵,由於社會需求越來越偏向於實用,哲學係學生麵臨著就業的困難,使得作為一個學科的哲學門庭冷落,成了冷門。另一方麵,社會各階層尤其是青年人對於哲學讀物的興趣並不因此減弱,有時甚至呈上升的趨勢,哲學類書籍竟然成了出版業的熱點。
如何看待這兩種似乎矛盾的現象呢?依我之見,矛盾僅是表麵的,其實兩者共同構成了哲學應有的正常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