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輯 塵封的曆史記憶(二)(1 / 3)

【景觀台】

江南百床館

江南百床館,座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麵積約1200多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館內第一展廳陳列著明代的床,其中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最有特色,這種床采用木架構造形式,造型簡潔、樸素,比例均衡,並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體現了明快的藝術風格,同時它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澤和紋理特點,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渾然天成;第二展廳陳列的是清代的床,其中的拔步千工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材質優良,工藝複雜,製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被譽為"鎮館之床"。

這些雕工精美、曆史悠久的古床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高超工藝,對藝術的感悟及對結構造型的豐富想象力。

茅盾故居

茅盾就出生在烏鎮,這裏有他家祖輩居住的老屋,就是現在到烏鎮看到的茅盾故居。

故居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建築麵積650平方米,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茅盾從1896年7月4日誕生到1910年春離鄉求學,在此整整生活了十三個春秋。1934年,茅盾曾親自設計翻修了故居的書齋,還親手種植了天竹和棕櫚樹。

1982年,茅盾故居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1983年8月籌備修複,1985年7月落成開放,開放後相繼增擴附屬用房和陳列館,現總建築麵積1731.5平方米,1994年8月更名為桐鄉市茅盾紀念館,設《茅盾故鄉烏鎮》、《茅盾走過的道路》、《茅盾故居》三個基本陳列室。

茅盾故居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嘉興市紅色長廊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桐鄉市中學生校外德育基地。

江南民俗館

烏鎮的東柵,從前有一金家,曾是這裏的一方富戶,今天他們的居所成了江南民俗館。在這兒展示了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共分為衣俗廳、節俗廳、婚俗廳和壽俗廳四個展廳。

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餘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可以從中西合璧的風格中窺視曆史的縮影。

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動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風情長卷。

婚俗廳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

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通過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麵等特有的做壽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華傳統。

【旅遊貼士】

到烏鎮可經滬杭高速公路、320國道、318公路到桐鄉,再從桐鄉到烏鎮,也可經滬寧、杭寧到烏鎮。烏鎮鎮內主要以人力三輪車、出租車為主,景區內交通主要有手搖遊船和觀光車等。

烏鎮的主要景致有潭家灣、昭明書館、唐代銀杏、修真觀、文昌閣、茅盾故居、橋裏橋、廳上廳、翰林第、訪盧閣等。另外,烏鎮的夜景非常出色,喜歡攝影的朋友可在烏鎮拍攝古鎮夜景。

烏鎮物產豐富,主要特產有藍印花布、杭白菊、絲綿、三珍齋醬雞、姑嫂餅、熏豆茶、三白酒、曬紅煙等。其中尤以三珍齋醬雞最為出名。在傳統作坊區,有藍印花布印染、三白酒釀製和姑嫂餅、竹器等製作示範,遊客如有興趣,也可當場DIY一番。

【課本鏈接】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傍水而居

中國古縣城的原型--平遙古城

平遙位於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裏。該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到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自秦朝政府實行"郡縣製"以來至今,一直是縣治所在地。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其後又多次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到了清朝康熙時,又築了四麵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古城曆盡滄桑、幾經變遷,它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等建築,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古城格局,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到過平遙的人說:"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曆史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曆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1997年12月31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正式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故事亭】

"日升昌"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在平遙古城有中國的第一票號"日升昌"。但對於為什麼叫"日升昌",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說起來這三個字背後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在清道光初年,西裕改營票號,掌櫃雷履泰想給將要開張的票號起個吉祥順口的名字。他曾想過叫"廣聚源"、"興隆盛"等,但都不太滿意,因為這些名稱裏雖有財源廣進,永盛不衰之意,但似乎總缺少一種開創"票號"這一獨特行業的新氣派,新氣象的意思。想了好多天,這個名號就一直定不下來。

一天傍晚,雷履泰吃過晚飯在鋪子裏溜了一圈,然後就回到臥房裏躺下休息了。他躺在那裏,腦子裏還在琢磨票號的名字。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就迷迷瞪瞪地睡著了。睡夢中,他忽然看見鋪麵斜對門的木器廠內著了衝天大火,一時間,人們都大呼小叫著去救火。他也趕緊跑了過去。可是當他跑到木器廠門前時,原來的木器廠不見了,出現在他麵前的是一座金碧輝煌,賽似天宮的大宅院。

他心下好生奇怪,就不由得推門走了進去。隻見裏麵碧瓦琉璃,珠光寶氣,宛若一座流光溢彩的洞天福地,他看得眼睛都有些不夠使了。這時,東邊的天空上忽然有兩輪紅日噴薄而出,那金輝與宅院相映,更是璀璨壯麗。

他正詫異間,轟的一聲,隻見天上開了一座大門,天界眾仙飄然而至,並頻頻向他招手,約他同去。他突然覺得自己身輕如燕,飄飄欲飛。正在這時,他看見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們向他跑來。他就和仙人提出要把自己的妻兒一塊帶上,不料眾仙中,一位黑臉天仙站出來擋住了妻兒們的去路,聽著妻兒的哭喊,雷履泰猛地一激淩,翻身越起,才明白原來是個離奇的夢。

看看時辰,這時剛交三更,回想夢中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他覺得這個夢是一個事業飛黃騰達的吉兆,於是又想起了為票號起名的事。這時,一個念頭忽然在他腦海中閃過--二日並升光照大地--"日升昌",對,就是它!這個名稱太好了!

第二天,票號開張,"日升昌"的牌匾高高地掛在了票號的門楣之上。從此,"日升昌"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票號。

"睡姑姑"和"藥婆婆"

平遙雙林寺東北邊有一座小祠堂,叫"貞義祠"。祠中有兩尊塑像,一尊是躺在床上雙目緊閉的少女,人稱"睡姑姑";一尊是旁邊坐著骨瘦如柴的老婦叫"藥婆婆"。據說她們本來都是世間的凡人,那怎會進入寺廟祠堂享受人間的香火呢?這裏邊也有一段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橋頭村有一戶人家,家產萬貫,非常殷實。家裏一對老夫妻,膝下一女,一家人過著和睦安康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小女兒十六歲那年,父母患病相繼撒手人寰。

小女孩眼睜睜看著慈愛的雙親離自己而去,非常傷心,天天到父母墳前拜祭,她多麼希望父母能夠再活過來,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啊。但究竟人死不能複生,女孩難以償願。

從她家到墳地剛好路過村裏的一座大廟。父母在時,常常帶她去廟裏燒香上供,祈求菩薩保佑全家平安,如今二老雖已過世,小女孩也不忘常進寺院供奉菩薩。

父母去世後的第二年,寺院主持決定整修一下年久破敗的殿宇。女孩聽說後,變賣了家中所有的財產,一分不留地捐給了寺院。她的虔誠感動了神靈。後來在她得病臥床之際,有一不曾相識的老婦,來到身邊,每天給她做飯、煎藥,不辭勞苦地服侍她,兩人相依為命。小女孩去世後,老婦人也陪她坐化了。

人們為了紀念樂善好施的少女和菩薩心腸的老婦,在寺院的東北隅修了一座單間小祠堂,裏麵塑了她們的塑像,民間稱"睡姑姑"、"藥婆婆"。

【景觀台】

古城牆

平遙縣的城牆修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山西現存曆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平遙城為方形,城牆周長6.4公裏,高12米左右,頂寬3至6米,底寬9至12米,全部為方磚砌成;牆上設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這象征著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賢人。全城共有6座城門,東西各二座,南北各一座。城牆外是4米多寬的護城河,城門外的河上有大吊橋。

整座古城牆,構思巧妙、設計嚴謹、形體完整,而且曆經了600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華北第一城"。

明清街

明清街地處古城中心,現在也叫南大街。走在這條古老的街上,我們會有一種穿越時間隧道的感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一個半世紀以前。

這條全長不到700米,街道不寬,房屋不高,卻是古風古貌、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商店鋪麵沿街而建,什麼票號、錢莊、當鋪、中藥店、綢緞莊、雜貨鋪以至扇子、燈籠、戲裝鋪等等,其中包括同益慶、魁成裕、崇豐厚、協順隆、永隆號、長泰永、興隆信等許多名號老店。一家家鋪麵結實高大,簷下繪有彩畫,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

明清街的街心有一座三重簷歇山頂木構架的樓閣,叫做市樓。這座樓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整個古城的製高點和中心標誌。相傳該樓下還有一口井,井水是金色的,所以這座樓又被稱作"金井樓"。由於金井位於路中央,不便交通,就給蓋上了。聽當地的老人說,在古代,百姓都到這裏取水,因為人多,這裏就逐漸成了人們交換物品的市場,這大概就是"市井"的由來吧。

來到這裏,你還有口福品嚐平遙的特色小吃。吃一口平遙牛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喝一口長升源的黃酒,香味濃鬱,酒性溫和,沁人心脾,回味悠長。據說當年慈禧老佛爺西行路過平遙時,吃著平遙牛肉,喝著長升源黃酒,心裏一高興,就賜樂該店一個"長"字,所以就有了"長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