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政治家(二)(1 / 3)

就這樣,白天幹農活,晚上看書。自己沒錢買書,就跟親戚朋友借著看。在兩年多時間裏他讀了十幾本小說。許多年後,毛澤東回憶起來還說,那個時候,一看到書,就象牛嚐到了菜的味道,拚命吃個不停一樣。

1912年7月,毛澤東上了幾個月中學後決定退學自修。他每天到長沙定王台的湖南圖書館去看書。從他住的地方到定王台有三裏多路。那時候,還沒有公共汽車,他隻能走著去,走著回來。但每天早上他總是第一個到,晚上也總是他最後一個走。為了節省時間,中午隻買兩塊米糕充饑。他在後來回憶這一段生活時說:“那時進了圖書館,就象牛闖進了菜園子,嚐到了菜的味道,就拚命地吃。”

後來他考上了湖南長沙的第一師範,在那裏上了五年多的學。在這段時間裏,他更是如饑似渴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各種知識。據長沙第一師範的校史記載:“(毛澤東)在一師的五年半讀書時間內,所寫的《講堂錄》、《讀書錄》、《隨感錄》、《日記》和抄本就有一大網籃。”

參加革命以後,在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的歲月裏,毛澤東依然千方百計找書來讀。在艱苦的長征路上,他仍然堅持讀書。就連生病躺在擔架上時,他的手裏照樣捧著書。

到了延安,毛澤東的書逐漸多了起來。在工作之餘,他幾乎把時間全用在了讀書上。讀書忘記睡覺,讀書忘記吃飯,是常有的事。他還提倡大家:“要在工作、生產的百忙之中,以‘擠’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時間,以‘鑽’的方法求得對問題的深入了解。”有些人推說工作忙,沒有時間讀書,他就說:“忙,就要擠,比之木匠在木板上釘釘子,就可以擠進去的。”

新中國成立後,書更多了,讀書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在中南海菊香書屋裏,毛澤東自己的藏書將近10萬冊。古今中外的名著典籍,應有盡有。在他的臥室裏,辦公室裏,甚至遊泳池的休息室裏都放著書。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歲月裏,毛澤東身負黨和國家的重任,日理萬機,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利用飯前飯後、節假日、旅途中的間隙,甚至上廁所的片刻時間讀書。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每天睡眠的時間很少,他把工作之餘的一切時間都用於了讀書。

有一次,毛澤東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隻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外出考察的時候,毛澤東總帶著兩個裝滿書的大箱子,走到哪兒,讀到哪兒。到了外地,和在北京一樣,他的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到處都擺放著書,以便利用點滴時間看書。

在北京時,毛澤東還經常到北京圖書館、北師大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處借書來看。到了外地,除了讀他隨身帶著的書外,還要借書讀。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有他借書的記載。

晚年的毛澤東,身體衰老了,視力減退了,但讀書學習的精神卻絲毫未減。盡管他的身體很衰弱,但當他讀起書來的時候,吃藥、打針、喝水、吃飯等等這些事,他全都給忘掉了。到後來,視力弱到用放大鏡也看不了了,就讓工作人員讀給他聽。

正如他說的,書整整伴隨了他的一生。直到他臨終前的那天,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還堅持看了將近3個小時的文件和書。

書,伴隨著毛澤東度過了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他以自己的讀書實踐實現了當年在延安時號召幹部學習時說過的話:“年老的同誌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10年死了,那麼就要學9年零359天”。

同情窮人

毛澤東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對農民的疾苦深有體會,對窮苦人除了同情之外,還常常會伸手援助。

在他小時候在學堂讀書的時候,中午不放學,學生們都從家裏帶飯吃。

班上有個叫黑皮伢子的同學,家裏窮,靠打柴為生,中午,別的同學吃飯,他卻餓著肚子上山打柴,下午放學再把柴背回家賣掉。毛澤東非常同情他,就把自己每天帶的飯分出來一大半給他吃。一段時間後,母親發現他每天晚飯時,狼吞虎咽,吃的特別多,似乎中午沒有吃飯一樣。開始以為給他帶的飯少了,不夠吃,可加多了飯菜,還是那樣。她擔心兒子生了什麼病,便悄悄地問他。毛澤東就把事情的真相地告訴了母親。

善良的母親聽後,沒有責怪他。後來,索性給他換了一隻大籃子,每天帶兩份飯菜,這樣,毛澤東和黑皮伢子中午就都可以吃飽飯了。

還有一回,那時1909年年底的一天,父親讓他和弟弟一起去向外村的鄒三老倌家收賬。還說,他要是還不起,就把他家的豬趕回來抵賬。

毛澤東和弟弟來到鄒三老倌家。隻見破屋裏空蕩蕩的,床上還躺著個生病的老奶奶,也無人照料。毛澤東從灶邊的瓦罐裏倒了一碗水給她喝下,然後問:“老奶奶,鄒三老倌在家嗎?”老奶奶說:“家裏窮得還不起賬,他出去躲賬了,他的堂客(妻子)帶著孩子們討飯去了,隻剩下我一個孤老婆子,有什麼事,你們對我說吧!”

毛澤東猶豫了半天,才說出來由。話剛說完,隻見老奶奶“撲通”一下從床上翻身滾到地上,跪在了他們麵前:“可憐可憐吧,我家實在還不起,等日後有了法子,一定還。”

毛澤東忙把老人扶起來:“老奶奶,別傷心。我們隻是問問,不要緊的,放心吧。”兄弟倆把老奶奶扶上床睡好,才離開。

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回家應付父親的法子。後來聽到弟弟說他身上還有前天賣米的12塊錢時,心裏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

回到家裏,弟弟把12塊錢交給父親。父親問:“怎麼隻有12塊?他家的賬是20塊啊!”弟弟按兩人在路上商量好的說:“他們家沒有錢,我們就趕了他的豬,誰知走到懸崖邊,豬一竄,掉下山穀裏摔死了。恰好有個賣肉的路過,要出9塊錢買下,我們要14塊,他們硬是不肯,後來,哥哥說,快過年了,抬回去個死豬不吉利,幹脆少賣幾塊算了,我們就12塊錢賣掉了。”

父親聽了很高興,還直誇他倆會辦事,也把鄒三老倌家的賬從賬本上勾掉了。

【名人名言】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人活著總需要一點精神。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做一次好事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語文》(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9課《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曆史與社會》(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六課《新中國的誕生》

《中國曆史》(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名人檔案】

姓名:鄧小平(1904~1997),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

家鄉:四川廣安

主要成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製”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他的主要著作收入《鄧小平選集》。

【名人故事】

“偷”錢的孩子

1915年,鄧希賢考上了廣安縣高小。廣安離家20多裏路,鄧小平隻得住校,每周回一次家。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位同他要好的同學突然哭起來。

“你怎麼哭啦?”小平問道。

“我的妹妹病了,睡在床上發高燒,飯也吃不下。我爸爸沒有錢買藥請醫生,媽媽急得哭,再不醫治,妹妹就怕要死了。”小平聽後,安慰了那個同學幾句話,就急匆匆地跑回家去。

第二天早晨,小平提早來到私塾,悄悄地找到那位同學,塞給他5個銀元,叫他快送交爸爸給妹妹治病。

這錢是他從父親的錢箱裏悄悄拿的。

又一個周末到了。他剛進家門,父親就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怒氣衝衝地問道:“你們誰做的好事,快點承認!”別人都還蒙在鼓裏,可鄧小平心裏卻知道怎麼回事了。一定是父親發現少了5塊銀元。5塊銀元在當時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以買5擔穀子呢。

正當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莫名其妙的時候,隻見鄧小平從地上撿起一根竹片,走到父親跟前說:“是我拿的!”說著把手裏的竹片遞給父親,轉過了身。

父親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偷錢,氣得臉色發青,接過竹片來就打。一下,兩下、三下……母親心疼兒子,趕緊上前抓住了父親手中的竹片。父親的氣還沒消,大聲喝問:“你說,為什麼偷錢,這錢你幹什麼用了?”

倔強的鄧小平站在那裏一聲不吭。母親著急了,拉著兒子的手說:“好孩子,你快說,我們都知道你不會無緣無故偷著拿家裏的錢的!”看著母親焦急的目光,他才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

父親聽了兒子的話,一下子全明白了。他一把抱住兒子:“你為什麼不早說啊!”

可鄧小平忍著眼眶裏打轉轉的眼淚,看著父親說:“我偷了錢就應該挨打的,有什麼好說的!”

改變一生的留學生涯

當曆史跨入二十世紀的時候,中華民族正處於深重的苦難之中。當時,孫中山正在為把祖國從危難之中拯救出來而積極奔走,他領導的革命活動也正在醞釀中,全國處於大變革的前夕。鄧小平就出生在這個大動蕩的年代。

鄧小平的家鄉是四川省廣安縣興鄉牌坊村。他的祖上三代都住在一所傳統的瓦舍內,他的父親曾就學於成都法政學校,後來長期在外謀事。他的母親很早就不幸去世了,他一直跟著繼母在家鄉生活。他從小就非常聰明,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先在私塾讀了一段時間,7歲的時候轉入新式小學,後來又順利考入了中學。

1919年,他考入了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進入這所學校後,他更加勤奮學習。那時,在學生中流行“工業救國”的思想,於是他非常希望能去法國一麵做工,一麵求學,學點本事之後回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