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檔案】
姓名: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
家鄉:意大利威尼斯
主要成就:中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商人、探險家。他的著作《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詳盡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是第一部歐洲人撰寫的詳盡描繪中國曆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它的問世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開拓了中西方之間直接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新時代。
【名人故事】
中國之旅
1254年馬可·波羅出生在美麗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他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叔馬竇·波羅都是威尼斯的商人。他們經常輾轉於地中海東部進行商業活動。
1256年,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又像往常一樣帶著珠寶從威尼斯出發了,這次,他們打算開拓一條去往俄羅斯的通商路線。他們經過多日的周折,終於到了俄羅斯。這次交易還很順利,但是正當他們打算回國的時候,卻發生了戰爭。所以他們又向東到了察合台汗國的主要城市布哈拉,在那呆了三年。後來他們又跟隨著蒙古的使臣順著絲綢之路,到了中國,還見到了忽必烈。忽必烈非常賞識這兩位懂得亞洲語言的歐洲人,經常和他們交流,向他們詢問許多關於西方世界的情況。
幾年後,他們告別了忽必烈,回到意大利。他們回到家後,馬可·波羅的父親才知道,在他外出經商的這幾年裏,家裏發生了變故,妻子已經去世了,兒子馬可·波羅已經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操縱鳳尾船的水手了。
馬可·波羅出生在這個威尼斯商人的家庭裏,從小就熏陶在濃重的商人和旅行家的氣息之中。他從小就對那些未去過的地方感到十分好奇,因此,見爸爸和叔叔回來,便常常纏著他們,讓他們講述一路上的見聞。當馬可·波羅的父親講到他們尋求東方世界的神秘旅程時,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非常羨慕父親和叔叔,也向往著能夠去東方旅行。
1271年,父親和叔叔第二次前往中國的時候,馬可·波羅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跟隨著父親和叔叔踏上了尋訪東方世界的旅程。
但是這個旅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有趣和好玩,更多的是艱難險阻。他們三個人從地中海東岸阿迦城登陸,沿著公元前1世紀初中國古代人民和西南亞各族人民共同開辟的“絲綢之路”一直東行。他們原本是想到達霍爾木茲後,乘船經海路到達中國。可是他們發現當時的船隻並不堅固,為了安全起見,不得不放棄這個計劃而返回科爾曼,從陸路去中國。
一路上有平原有沙漠,有河流有高山。他們跋山涉水,經曆了各種艱難險阻,經過三年的艱辛跋涉,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他們在行官上都見到了忽必烈。忽必烈看見兄弟二人回來十分高興,在宮中設宴款待了他們。尼古拉把兒子引薦給忽必烈,忽必烈特別喜歡這個西方的英俊青年。
馬可·波羅到達中國後,他被這裏的一切吸引了。決定要對這個國度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於是他開始學習中國的語言、書法和戰術,並且了解中國的風俗習慣。他非常聰明,並且勤奮好學,因此很快便成為了一個中國通,並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
《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
馬可·波羅在中國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許多地方視察,還經常出使到國外,到過南洋好幾個國家。他在揚州呆過三年,據說還在那裏當過總管。
日子一久,他們不免想念家鄉,於是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請求回國。但是元世祖寵著馬可·波羅,舍不得讓他們走。恰好那時候,伊爾汗國國王的一個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來求親。元世祖選了一個名叫闊闊真的皇族少女,賜給伊爾汗國國王做王妃。伊爾汗國使者認為走陸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們熟悉海路,就請元世祖派尼古拉他們一起護送王妃回國。元世祖隻好答應。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馬可·波羅就與伊爾汗國使者一起,離開中國乘海船經過印度洋,把闊闊真護送到了伊爾汗國,經過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這時候,他們離開威尼斯已經二十年。當地人長久沒聽到他們的消息,都以為他們死在國外了。現在看到他們穿著東方的服裝回來,又聽說他們到過中國,帶回許多珍珠寶石,都轟動了。人們給馬可·波羅起個外號,叫做“百萬家產的馬可”。
沒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個城邦熱那亞發生衝突,雙方的艦隊在地中海裏打起仗來。馬可·波羅自己花錢買了一條戰船,親自駕駛,參加威尼斯的艦隊。結果,威尼斯打了敗仗,馬可?波羅被俘,關在熱那亞的監牢裏。熱那亞人聽說他是個著名的旅行家,紛紛到牢監裏來訪問,請他講東方和中國的情況。
跟馬可·波羅一起關在監牢裏有一個名叫魯思梯謙的作家,把馬可·波羅講述的事都記錄了下來,編成一本書,這就是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在那本遊記裏,馬可·波羅把中國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揚州、蘇州、杭州等,都作了詳細的介紹,稱頌中國的富庶和文明。這本書一出版,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文明的向往。熱那亞人因為馬可·波羅出了名,把他釋放回國。
打那以後,中國和歐洲人、阿拉伯人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學、數學、醫學知識開始傳到中國來;中國古代的三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也在這個時期傳到了歐洲。
【名人名言】
◎(《馬可·波羅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是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複興。——莫裏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
發現美洲第一人——哥倫布
【名人檔案】
姓名: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約1451年~1506年)
家鄉:意大利熱那亞
主要成就:文藝複興時代偉大的航海家、美洲大陸的發現者。他發現新大陸的同時也開辟了橫渡大西洋的新航路,這兩大發現極大改變了世界曆史的麵貌。他還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係。
【名人故事】
發現新大陸
十五世紀中期,哥倫布出生在意大利的熱那亞,他自幼就熱愛航海冒險。少年時期,他偶然讀到了《馬可·波羅遊記》,書上講述了很多有趣的冒險故事,還說整個地球是圓的。看過那本書後,他更加向往著在海上航行,去異地冒險。
那時候,他就大膽地設想,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一直向西航行,也許可以到達東方國家。他的這種想法,在當時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因為千百年來,人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天圓地方,人們覺得他的想法實在是幼稚的可笑。
可是,哥倫布確信自己是對的,決定要親自試一試。可是他當時的想法沒有得到意大利政府的支持。在他24歲的時候,移居到了西班牙。他知道以他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也不能完成一個繞地球一圈的航行,於是他向西班牙國王建議,探索通往東方的海上航路。經過多次遊說,西班牙國王終於願意向他提供幫助,完成這個夢想。
一天清晨,他帶領著87名水手,告別了西班牙國王,駕駛著3艘破舊的帆船,向大西洋進發了。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地球是個扁平的大盤子,誰也不知道在茫茫無際的大西洋上,一直向西航行,會發生什麼。
海上的生活並不像他從書裏看到的那麼浪漫有趣,相反十分單調乏味。放眼望去,一片蔚藍,海連著天,天連著海,看不到盡頭。此時此刻的人是顯得那麼單薄,那麼渺小。
他們一直向西航行,開始幾天,都還興致勃勃地欣賞浩瀚的大海。可是一周又一周,一個月過去了,他們仍舊漂泊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看不見一點兒岸的影子。
這時,已經有幾個水手沉不住氣了,他們私下裏偷偷議論著到達陸地的航程。為了減少船員們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了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裏數。盡管如此,他們航行了兩個月後,仍然沒有看見陸地的影子。在當時兩個月被歐洲人視為人類航海的時間極限。他們一個個胡子拉碴、蓬頭垢麵,精神也快到了崩潰的極限。他們開始公開抱怨,並咒罵說這是一次愚蠢的航行。
兩個月零6天的時候,船員們實在受不了了,便聲稱如果繼續向西航行,他們就會策反叛亂。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哥倫布對他們說,再過三天,如果三天後仍然看不見陸地,就返回西班牙。
他們又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仍然沒有看見陸地,就在他們打算返航的那個晚上,突然看見海上漂浮著一根蘆葦。這些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的船員知道,這根蘆葦說明附近就有陸地。於是,一位水手爬上桅杆,果然,他看到遠處有星星點點的火光。於是他們繼續向西航行,第二天拂曉,他們終於登上了美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