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科學的迎戰高考(二)(2 / 3)

其次,要正確對待容易題和難題。容易題容易被人輕視,不假思索順手寫來,反而出了錯。所以人們常說“容易題,容易錯”。要知道,對自己來說顯得容易的題自,對別人一般也容易。自己失了分,就落在別人的後麵。因此對容易題不能掉以輕心,更需要仔細。對待難題,很多考生是做之前——害怕;做不出―氣餒。這種態度會影響後麵的答題。看到題比較難,應該不要害怕,先回憶是否做過類似的例題,回憶老師対這類題曾作過的分析。若結果是從未做過的魎,用一種思路又想不起來,就要及時變換思路,從各個角度考慮,用“迂回”的辦法去尋找正確的解題途徑。難題的共同特點是解題過程的複雜性、迂回性和所需知識的廣泛性、鬆散性。因此,難題最需宴思維的廣闊性、變通性和挑躍性。雖然這些思維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在考試中如能有知識地運用這些策略,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求準的基礎上求快。處理好求準和求快的關係,是一條重要的考試策略。大量的經驗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都證明,應該在求準的基礎上求快。求準,求正確是最終目的;求快則隻是一種它是為求準服務的。

心理學家的很多調查證明,學生在考試時是求準還是求快,與他們的能力的關係不大,而與他們的氣質、性格特點和習慣化的考試行為特征關係比較密切。性格穩重、謹慎、細心的學生常常表現出求準、求穩的特征;而性格急躁、粗心、動作迅捷的學生則常常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求快的行為特征。在參加考試時,前者應該注意在穩、準的基礎上提高解題速度;後者則應該控製急躁情緒,把“準”字放在當頭。

求準的目的是“一遍成功”。如果能做到一遍成功,即使速度慢一些,也劃得來。如果抱著“反正還得檢查”的態度,匆匆忙忙地做出來,待檢查時發現兩次解出的結果不同(尤指計算題),會因為不敢保證哪個答案正確而做第三遍,這樣耽誤的時間就會更多,更不上算。

選擇題的回答策略。在回答是非題和多項選擇題時,應該祐力回憶所學過的知識,把試卷上給出的幾個答案加以全麵的分析、比較和辨別,在根據充分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一時無法斷定的,可先空著,在題旁邊做上記號,等到檢查試卷時進行第二次分辨。如果仍然模棱兩可,不能斷定,也不要空著不答,而要憑“猜測”選擇一個答案。但這樣做的前提必須是猜錯不扣分。如答錯要扣分,則應該空過去不答。因為很多研究都證明,在標準化測驗中,“勇於猜測的人”比“謹慎小心的人”更有利些。在一次研究中,讓400名中學生回答兩份等值的標準化測驗題,第一次不鼓勵猜測,第二次鼓勵猜測。結果第一份試卷的平均分僅為255分,第二次則上升到463分。

研究還發現,有些學生不願猜測,即使事先告訴他要答完所有的試題,也無法使他改變。這些人常常是性格內向、自信心較差者。另一些富於冒險精神的人,即使告訴他答錯要倒扣,還是無法阻止他們的猜測行為。

假如是四擇一的試題,完全靠猜測,則可以得到14的分數。但學生實際猜得的分數卻往往高於這個分數。原因是①在某些題目中,學生雖然不敢肯定正確的答案是哪一個選項,但因為具有部分知識,可以先淘汰已知不是正確答案的選項,然後再就剩下的選項來猜測,其猜中的概率自然較高;②有很多試題,其誘答(不正確的選項)的設計無法達到亂真的要求,考生即使完全不具備回答該題應有的知識,也可以先淘汰幾個明顯的錯誤選項,所以猜對的機率高於純粹的猜測。

控製時間的策略。掌握好時間,是順利答題的重要條件。很多考生在重大考試中的失誤都是因為時間掌握不好而造成的。掌握不好時間的具體表現通常有以下幾種:

對試題的量沒有一個總體估計,發下卷子就埋頭做題,心中毫無時間觀念。開頭因緊張,怕做錯而放慢速度,答至一半以後才發現時間快到了,後麵題還很多。這種情況往往引起慌亂,越答越緊張,錯誤越多。克脤這種現象的辦法是,在答題前通過瀏覽試卷,大致了解題量大小,並且在心裏大概地分配一下時間,在答題過程中,每答完一道大題,就看看表,做到心中有數,不斷調整自己的答題速度。

為了害怕扣卷麵分,拚命地想把字寫得工整而又工整,由於寫字速度過慢而延誤許多時間,致使答題時間不夠用。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一方麵可在平時多練練寫字,把字寫得既快又工整;另一方麵,在答卷時,應該在“讓閱卷看得清”的基礎上盡量加快寫字速度,既不要因寫字過慢失去不必要的時間,又不能為圖快而寫得過於潦草,讓人看不懂。

答語文卷的作文題時,因打草稿、謄抄而延誤時間,致使到時間而答不完題。為避免此種現象,平時應練習寫提綱做作文或打腹稿做作文的能力,考試時盡量不要打草稿。

在試題的前部分或中間部分遇到一道難題,反複糾纏而耽誤了時間,致使後麵的題答不完。因此,要切記“先易後難”的答題原則,在答完最後一道題之前遇到的所有“攔路虎”都要先跳過去,把會做的題先做完,再回過頭來做那些難題。對這些難題,也要再加以分別,最難的放在最後,較難的放在前麵。這樣分配時間才最合理。

看到題量不大,自己可以勝任,就慢條斯理地答題。結果,題剛答完,時間就到了,因沒有時間檢查錯誤而丟了分數。因此,各科考試,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用來檢查。但留時間多少可根據科目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來說,文科(語文、曆史、地理、政治)要留出10~20分鍾的檢查時間,理科尤其是數學、物理,因計算題較多,應留出20~30分鍾的檢查時間。

四、檢查的策略

如果把整個答卷過程看作三部曲,那麼,答題前的瀏覽試卷和審題是第一部,答題是第二部,最後的檢查則是第三部。我們之所以作這種比喻,是因為有很多考生忽視第三部一一檢查答卷。他們或者根本不檢查,或者隻作輕描淡寫的檢查,達不到檢查的應有目的,因此丟失了很多不應丟掉的分數,走出考場才深感後悔。

必須高度重視檢查。有些經驗豐富的老師稱考試要過三關——審題關,答題關,檢查關,說明對檢查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檢查答卷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檢查答卷的順序。檢查答卷的順序最好是從頭開始,順次向後檢查。因為從做完第一題到做完最後一題,中間相隔了一段時間。這時進行檢查,不大容易受原來做題時思維慣性的影響,如有錯誤,比較容易檢查出來。有些考生習慣於從後向前檢查,這樣對檢查前麵的題有利而對檢查後麵的題不利。

2、檢查必須細心。在檢查答卷時,必須認真、細心,逐字逐句地檢查,而不能如走馬觀花一般,一目十行地讀一遍(尤指文科)或采用快速跳讀法檢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書寫時無意寫錯的字,在檢查時很難發現。這是因為,人在無意中寫錯字時,往往有一種習慣化的、錯誤的思維定向。在檢查時如果不認真,速度較快,原來習慣化的思維定向就會發生影響,使人看不出錯誤來。這種現象不僅在書寫時經常出現,而且在數學計算、推理證明時也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