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
【來源】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的幹燥成熟種子。
【產地】主產於浙江等地。
【性狀】種子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0.5cm,直徑約0.4cm。表麵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則網狀縱紋,網孔凹陷處灰黑色,形成細斑點。一側有縱溝狀種脊,頂端為突起的合點,基部為類白色突起的種阜或種阜脫落後的疤痕,種皮薄而脆,種仁白色或黃白色,顯油性。子葉2片,小。氣微,味辛。
【功效】破血通經,逐水消腫。
巴豆
【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果實呈卵圓形,一般具三棱,長1.8~2.2cm,直徑1.4~2cm;表麵灰黃色或稍深,粗糙,有縱線6條,頂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開果殼,可見3室,每室含種子1粒。種子呈略扁的橢圓形,種仁黃白色,油質。氣微,味辛辣。
【飲片】巴豆霜為粒度均勻、疏鬆的淡黃色粉末。顯油性,味辛辣。
【功效】外用蝕瘡。
胖大海
【來源】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幹燥成熟種子。
【產地】主產於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
【性狀】種子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2~3cm,直徑1~1.5cm。表麵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澤,具不規則的幹縮皺紋,基部有淺色圓形種臍。外層種皮紅棕色,極薄,質脆,易破碎脫落。中層種皮較厚,黑褐色,質鬆易碎,遇水膨脹成海綿狀。內種皮為紅棕色硬殼。內有2片肥厚胚乳。廣卵形,子葉2枚,菲薄,黃色,緊貼於胚乳內側,與胚乳等大。氣微,味微甜,嚼之有黏性。
【功效】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
馬錢子
【來源】馬錢科植物馬錢或雲南馬錢的幹燥成熟種子。
【產地】馬錢主產於印度、越南等國,習稱“進口馬錢子”;雲南馬錢主產於我國雲南。
【性狀】進口馬錢子種子呈紐扣狀圓板形,直徑1.5~3cm,厚0.3~0.6cm,通常一麵微凹,一麵隆起,表麵灰綠或灰棕色,密生匍匐的絲狀毛,自中央向四周輻射狀排列,有絹絲樣光澤。底部中央有一突起的圓點狀種臍,邊緣較厚、稍隆起,具有微尖凸的珠孔。質堅硬,沿邊緣剖開,胚乳肥厚,淡黃白色,角質狀,子葉2片,葉脈5~7條。氣微,味極苦。
雲南馬錢子呈略彎曲的扁橢圓或扁圓形,稍幹癟,邊緣較薄而上翹;表麵被黃色或淺灰色的粗糙茸毛。子葉卵形,葉脈3條。味苦。
【飲片】製馬錢子形如生馬錢子,中間略鼓,表麵棕褐色。質堅脆,斷麵紅褐色,中間有裂縫。味苦。
馬錢子粉為黃褐色粉末。氣香,味極苦。
【功效】通絡止痛,散結消腫。
山茱萸
【來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幹燥成熟果肉。
【產地】主產於浙江、河南等地。
【性狀】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麵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飲片】山萸肉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表麵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酒萸肉形如山萸肉,微有酒氣。
【功效】補肝腎,澀精止汗。
紫蘇子
【來源】唇形科植物紫蘇的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於湖北、河南、山東等地。
【性狀】果實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0.15cm。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在放大鏡下觀察有微隆起的暗褐色網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皮膜質,子葉2片,類白色,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飲片】炒紫蘇子外表黃褐色。具香氣。蜜紫蘇子外表深棕色,略有黏性。具蜜香氣,味微甜。蘇子霜為灰白色粗粉狀。氣微香。
【功效】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菟絲子
【來源】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幹燥種子。
【產地】主產於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性狀】呈類球形,直徑1~1.5mm。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具細密突起的小點,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飲片】酒菟絲子餅呈小長方塊,表麵灰褐色或棕黃色。略具酒氣。
炒菟絲子形如菟絲子,黃棕色,有裂口。氣香,味淡。
鹽菟絲子形如菟絲子,黃棕色,有裂口。味微鹹。
【功效】補肝腎,益精明目,安胎。
豆蔻
【來源】薑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豆蔻”。
【產地】白豆蔻主產於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爪哇白豆蔻主產於印度尼西亞。
【性狀】原豆蔻呈類球形,直徑1.2~1.8cm;表麵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有淺棕色茸毛。體輕,質脆,果皮易縱向開裂,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麵體,背麵略隆起,直徑3~4mm,表麵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印尼豆蔻個略小。表麵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功效】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
紅豆蔻
【來源】薑科植物大高良薑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呈橢圓形,中間稍收縮,長0.8~1.2cm,直徑0.5~0.7cm。表麵紅棕色或淡紅棕色,光滑或有皺紋,頂端有淡黃色的殘留花被,基部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3室,每室有種子2枚,內麵淡黃色。種子表麵黑棕色或紅棕色,外被黃色膜狀假種皮;種子呈扁圓形或三角狀多麵體,背麵稍隆起。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辣。
【功效】燥濕散寒,醒脾消食。
砂仁
【來源】薑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陽春砂主產於廣東,以陽春、陽江最有名;綠殼砂主產於雲南南部;海南砂仁主產於海南島。
【性狀】陽春砂、綠殼砂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表麵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集結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26粒。種子為不規則多麵體,直徑2~3mm;表麵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
海南砂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棱,長1.5~2cm,直徑0.81~1.2cm。表麵被片狀、分枝的軟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3~24粒;種子直徑1.5~2mm。氣味稍淡。
【飲片】砂仁為不規則多麵體,表麵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質硬。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
鹽砂仁顏色加深。辛香氣略減,味微鹹。
【功效】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益智
【來源】薑科植物益智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呈橢圓形,兩端略尖,長1.2~2cm,直徑1~1.3cm。表麵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線13~20條,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殘存果梗。果皮薄而稍韌,與種子緊貼,種子集結成團,中有隔膜將種子團分為3瓣,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略有鈍棱,直徑約3m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外被淡棕色膜質的假種皮;質硬,胚乳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飲片】益智仁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表麵棕褐色;質硬,剖開麵乳白色。有辛香氣,味辛辣。
鹽益智仁表麵褐色或棕褐色,略有鹹味。
【功效】溫脾止瀉,攝唾涎,暖腎,固精縮尿。
草果
【來源】薑科植物草果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狀】為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cm,直徑1~2.5cm。表麵灰棕色至紅棕色,具縱溝及棱線,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質堅韌,易縱向撕裂。剝去外皮,中間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8~11粒。種子呈圓錐狀多麵體,直徑約5mm;表麵紅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質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硬,胚乳灰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飲片】草果仁種子為不規則多角形顆粒,表麵紅棕色,偶有淡黃色薄膜狀的假種皮。質堅硬。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