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2】揮發油的通性
1.性狀
(1)顏色:揮發油大多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少數揮發油具有其他顏色,如含有薁類成分的揮發油多顯藍色。
(2)形態:揮發油在常溫下為透明液體。低溫放置,揮發油所含主要成分可能結晶析出,這種析出物習稱為“腦”,如薄荷腦、樟腦等。
(3)氣味:揮發油具有特殊的氣味,大多數為香味。
2.揮發性揮發油均具有揮發性,可隨水蒸氣蒸餾,據此可與脂肪油區別。
3.溶解性揮發油為親脂性物質,難溶於水,可溶於高濃度乙醇,易溶於乙醚、二硫化碳、石油醚等親脂性有機溶劑,在低濃度乙醇中溶解度較小。
4.物理常數揮發油的物理常數主要有相對密度、比旋度、折光率和沸點。
5.穩定性揮發油對空氣、光、熱均較敏感。
6.化學反應揮發油組成成分常含有雙鍵、羥基、羰基、內酯等官能團,能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如加成反應、銀鏡反應、異羥肟酸鐵反應等。
【考點3】揮發油的化學常數
1.酸值表示揮發油中遊離羧酸和酚類成分的含量指標。以中和1g揮發油中的酸性成分所消耗氫氧化鉀的毫克數表示。
2.酯值表示揮發油中酯類成分的含量指標。用水解1g揮發油中所含的酯需要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表示。
3.皂化值表示揮發油中遊離羧酸、酚類和酯類成分總量的指標。以皂化1g揮發油所消耗氫氧化鉀的毫克數表示。皂化值即為酸值和酯值之和。
二、提取分離與鑒定
【考點1】揮發油的提取方法
1.水蒸氣蒸餾法利用揮發油的揮發性和與水不相混溶的性質提取。
2.溶劑提取法揮發油為親脂性物質,選用低沸點有機溶劑如乙醚、石油醚(30~60℃)等進行提取,通常采用連續回流提取法,也可用冷浸法。
3.吸收法利用油脂類一般具有吸收揮發油的性質,提取貴重的揮發油。
4.壓榨法適用於含油量高的新鮮植物藥材的提取。
5. CO2超臨界流體提取法特別適用於提取不穩定、易氧化、受熱易分解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出物雜質含量低等優點。
6.微波萃取法
【考點2】揮發油的分離方法
1.冷凍析晶法將揮發油於-20~0℃以下放置。如薄荷油中薄荷腦的分離。
2.分餾法揮發油的組成成分由於類別不同,分子量的大小、雙鍵的數目、位置及含氧官能團等可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它們的沸點各異。如單萜類化合物的沸點隨雙鍵的增多而升高,含氧單萜的沸點隨其官能團極性的增大而升高。根據沸點的差異,采用分餾法分離。
3.化學分離法
(1)堿性成分的分離:將揮發油溶於乙醚,用1%硫酸或鹽酸提取,所得酸水液經堿化後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得堿性成分。
(2)酚、酸性成分的分離:將分出堿性成分的揮發油乙醚母液,再分別用5%碳酸氫鈉和2%氫氧化鈉萃取,所得水溶液分別酸化後用乙醚萃取,前者可得酸性成分,後者可得酚性成分。
(3)醇類成分的分離:將揮發油與丙二酸單酰氯或鄰苯二甲酸酐或丁二酸酐反應生成酸性酯,再將生成物轉溶於碳酸鈉溶液,用乙醚洗去未作用的揮發油,堿液酸化,用乙醚萃取出所生成的酯,蒸除乙醚,殘留物經皂化反應,再用乙醚萃取即得醇類成分。
(4)醛、酮成分的分離
①將分出堿性、酸性、酚性成分的揮發油乙醚母液經水洗至中性,以無水硫酸鈉幹燥後,加亞硫酸氫鈉飽和溶液,分出水層或加成物結晶,加酸或堿液處理,以乙醚萃取,可得醛和酮類成分。
②將揮發油與吉拉德試劑T或P,加熱回流,用乙醚除去不具羰基的組分,再以酸處理,獲得羰基化合物。
4.色譜分離法
(1)吸附柱色譜:常用矽膠和氧化鋁為吸附劑。
(2)硝酸銀絡合色譜:揮發油中的萜類成分多具有雙鍵,可依據其雙鍵的數目和位置的不同,與硝酸銀形成π-絡合物的難易及穩定性的差異,采用硝酸銀-矽膠或硝酸銀-氧化鋁薄層色譜或柱色譜進行分離,可獲得常規的吸附色譜難以達到的分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