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姿秀麗的山峰(1)(1 / 3)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主要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祁連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陰山山脈等。全世界海拔七千多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九座,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七座,其中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此外,我國還有“五嶽”、黃山、武當山等眾多名山。它們在中國的地理曆史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些山甚至是人們崇拜的對象。

珠穆朗瑪峰變矮之謎

在我們的課本中,曾經寫有這樣一句話: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每年以0.01米的速度“長高”。但是實際上,珠穆朗瑪峰是在逐年變矮,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珠穆朗瑪峰變矮的呢?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又意譯作聖母峰,尼泊爾稱為薩加馬塔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亞洲和地球第一高峰(太陽係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奧林匹斯山)。珠穆朗瑪峰一向是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高峰,高8848.13米,在小學地理課本裏也早就有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標準描述:“珠穆朗瑪峰由於處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地帶,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長高’”,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據科學家監測,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目前正在逐年下降,在過去的33年裏,它的高度下降得驚人。據記載,早在1966年,中國第一次成功測量珠峰的雪麵高程值為8849.75米。1975年,科學家測出珠峰峰頂雪麵的高度為8849.05米,減去當時測量得到的峰頂0.92米的雪深,最終得出珠峰高度為8848.13米。我們目前對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描述,一直沿用的是當年監測出的高度8848.13米。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我們的測量手段和技術也越來越精準。過去30餘年裏,中國科學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測距、GPS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珠峰的高程值進行了先後五次越來越精確的測量。1992年,科學家所測得的珠峰雪麵高程的最終計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觀測的結果則下降為8848.45米。1999年的觀測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所有的這些測量資料顯示,珠穆朗瑪峰的確是在逐年變矮。那麼,珠穆朗瑪峰變矮的原因是什麼呢?被譽為亞洲和地球第一高峰的珠峰怎麼會變矮呢?這個問題引來了許多科學家們的關注,他們期待早日找到珠穆朗瑪峰變矮的原因。有的地質學家認為,珠峰變矮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運動發生了變化導致的。由於印度板塊仍在向北推進,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強烈變形的主要動力來源。而且珠峰地區在印歐板塊推動下的整體抬升過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並不是均勻恒定的。雖然科學家得出了珠峰地區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結論,但卻恰恰說明了珠峰抬升的趨勢沒變。也有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珠穆朗瑪峰變矮的原因不是板塊間擠壓造成的,而是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珠峰頂部在短期內降低如此劇烈,肯定不是地殼運動的結果,隻能從冰川對氣候的響應去解釋。他們提出,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加速了珠峰頂部的積雪由雪到冰轉化的過程,冰川的密實化過程加快,從而導致冰麵的降低。實際上,從1992年開始的珠峰頂部急劇降低時期正好對應於氣候急劇變暖時期。但是全球氣溫總體來說從1966年到1975年是冷期,20世紀70年代到1992年之間既有冷期又有暖期,所以按照每一年的氣溫與珠峰下降幅度一一對應有困難。想得到更確切的結論,必須有珠峰每年冰雪層的厚度變化和氣溫變化的詳細數據,完整地取得這些數據目前還有困難。還有人提出冰雪密實可能是導致珠峰變矮的罪魁禍首。“密實化”是指一個積雪轉變為冰層的過程,它有兩種物理機製,一種是在氣溫高的情況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間氣溫降低,再變成冰;另一種就是雪層不斷變厚,底層雪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之下變成冰。如果氣溫升高,雪變成冰的速度就會相當快。但是珠峰峰頂常年溫度都在零攝氏度以下,所以絕對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凍成冰。珠峰頂部積雪的密實過程無疑是第二種密實過程科考隊正在登上珠穆朗瑪峰。雖然珠峰頂的積雪不會融化成水,但氣溫升高仍可以加速密實化過程,而變成冰後冰層的厚度相對於原來雪層的厚度是減薄的。假如從前20年的積雪才能變成冰,溫度升高後密實速度加快,現在可能隻需10年或者5年雪就會變成冰。可是一個“密實化”卻並不能徹底揭開珠峰“變矮”之謎。科研人員指出其實積雪密實過程中有很多細節說不清楚。比如溫度升高時,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殘餘就無法觀測計算,一點沒有融化的幹雪和略有融化的濕雪壓實過程也並不一樣。氣溫升高後,雪片晶體之間有一點輕微的融水殘餘都會加速密實化過程,但就珠峰頂上總體積雪來說是不會發生融水的。那麼,珠穆朗瑪峰上的積雪厚度到底是多厚呢?科學家們也對此紛紛探討。1975年我國科學家測量珠峰峰頂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隊用測杆觀測到的雪深數據是2.5米。據此,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使用普通的辦法是不能測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說冰的厚度。他們提出珠峰頂部冰雪厚度要遠大於2.5米,可能在10米到幾十米之間。經過研究,得知珠峰頂部以岩麵為主,如果將雷達放置在冰雪層上,向下發射電波,可以檢測出冰雪層的確切厚度,但由於條件限製,從來沒有人將雷達背上珠峰進行測量。此外在峰頂的冰雪層上用冰鑽鑽至底部,也可測出冰雪層的確切值,但也沒人做過此類測量,所以珠峰頂部的冰雪層的具體厚度依然是個謎。那麼,珠穆朗瑪峰變矮會不會是珠峰頂部冰雪層有物質損失造成的呢?可是是什麼物質損失了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物質的損失呢?對此,有關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自己的假設:由於珠峰頂部不是一整條冰川,長期的氣候演變,使珠峰頂部冰雪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層麵,近三十幾年氣候變暖,這一層麵經過密實化後降低得比較快。珠峰頂部出現降雪後,大風吹雪的情況會經常出現,特別到了風季,風速每秒高達到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難於在珠峰頂部積累。隻有天氣稍好、風速較小時,才會有一點積累,大部分降雪還是會被風都吹走。這或許能解釋峰頂物質流失的問題,但是這種說法僅僅是一種假設,並沒有找到真正的科學證據來證明這種假設的正確性。目前,對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變矮的問題的研究還在繼續進行著,解開珠穆朗瑪峰變矮的原因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