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奇姿秀麗的山峰(3)(2 / 3)

1.金殿之謎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從唐朝至清朝共建造廟宇五百多座,曆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家家廟來修建。明朝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上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一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麵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裏一庵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這些林立的古建築如同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有著許多的謎團。位於武當山天武當山金殿柱峰頂端的大嶽太和宮,俗稱金頂,其建築分布在海拔1500米上下約兩公裏長的建築線上,它包括金殿、紫金城、朝聖拜殿、皇經堂、天雲樓、三天門、九連蹬等現存建築和遺址87500多平方米。其中金殿建造於明朝,高5.54米,全部是用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金殿外圍四周,在千仞危岩之上,建有紫禁城。它又名紅城、皇城,因金殿在上而得名。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城牆高達數米,周長1.5公裏,呈橢圓形環繞天柱峰巔,由每塊重達五千公斤的條石築成。從裏麵看牆體向外倒,從外麵看牆體向裏斜。這種視覺上的差異,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這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這條牆體沒有澆鑄任何混凝土和鋼筋,數百年來這座牆體一直堅固無比。更令人費解的是在公元1412年動工時,當時的人們是用什麼工具將這五千多公斤重的條石運上千仞危岩呢?這真是一個謎團啊。金頂上的金殿建於1416年,高5米多,寬也5米多,殿麵寬與進深均為三間,四周立柱十二根,構成重簷底殿式屋頂。地麵以上紫色石紋墁地,殿內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金殿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來金殿遊玩的人都會看到金殿內長明不滅的神燈。據說即使殿外狂風大作,殿內神燈的火苗仍不會搖動。大殿自建成到2006年的590年間,神燈從來沒有熄滅過。有專家做過考察,認為整個金殿在修建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大殿熱脹冷縮的係數,銅殿在焊接上技藝高超,毫無鑄鑿痕跡,三麵密不透風,殿內空氣不能形成對流,風到殿口又被反彈回去,所以殿外狂風暴雨,殿內神燈仍可不閃不搖。神燈的供油係統,在大殿的夾牆內,信士捐贈的油料倒進去以後,一次可容千餘斤,可供神燈十餘年長燃不滅。在金殿的屋脊上裝飾著許多的鎏金的銅龍、鳳、馬、魚、獅等。在這些鎏金飾物中,有一匹金馬,它全身發黑,傳說每到夏季它會吐出霧氣,飄向空中化為紫霞,同時還有馬長嘶的聲音,人稱“海馬吐霧”。有專家解釋說由於金馬內部是空的,裏麵充滿了濕度較高的氣體,當雷雨到來之前,武當山變得悶熱,冷熱空氣交替劇烈,外加日光暴曬,金馬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就從金馬的口中吐出來,但是熱氣一遇到外麵的冷空氣,就會凝結成水霧,看上去就像海馬吐霧一樣。金馬的長嘶聲,是因為上下交替的氣流與馬口相互摩擦而產生的。金殿的另一種景觀也讓人拍案叫絕。每年夏季雷雨季節,武當山就會出現雷擊金殿的奇觀。當雷電劃破長空,如利劍直劈金殿。刹那間,金光萬道,直射雲霄,其景驚心動魄,神奇壯觀。有人解釋說“雷火煉殿”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武當山山巒眾多,受熱不勻,氣候多變,金殿其實充當的是導電體,很多帶電積雨雲都朝金殿運動。當達到一定距離時,雲頂與金頂上的尖角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電位差,使空氣電離,拉成弧線,即閃電。同時強大的電弧使周圍的空氣劇烈膨脹而爆炸。於是電弧發生變形而成了火球,並發出驚天動地雷鳴,即“雷火煉殿”。但是無法解釋的是雷火煉殿之前,金殿除鎏金部件外,一些生了鏽的銅鑄件、鐵欄杆、一經雷火,瞬間變得金光閃閃,如同被用除鏽劑擦拭過一般。究竟為何,還有待人們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