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廬山風景
急趨頂上,乍見一二熒熒處,猶然諸說橫據胸中。未幾,如千朵蓮花,照耀岩前,有從林出者,有從雲出者,有由遠漸近,冉冉而至者,殆不可數計。始歎耳聞不如目睹也。”當蔣超看到美妙絕倫的佛燈時,以前聽到的各種解釋都浮現在腦海中,究竟該信哪個,恐怕他自己也沒有了主意。範成大《青城行記》:“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謂之聖燈。聖燈所至,多有說者,不能堅決。或雲古人所藏丹藥之光,或謂草木之靈者有光,或又以謂龍神山鬼所做,具深信者,則以為仙聖之所設化也。”有人說佛燈是丹藥發出的,有人說是草木搞的鬼,有人說是鬼神所為,總之沒有確定究竟是什麼造成的。據《廬山誌》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發現了這種神異的靈光,但那時隻能將這種現象傳為一種神話。由於最早出現佛燈的地點是在天池山文殊台下,古人便以為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之光。南宋時在天池山上建有天池寺,詩人周必大遊山時來寺住宿,當夜他便在山上看到半山腰間忽明忽暗,飄忽不定地出現了許多如繁星閃爍的火光。他即將這一難得遇見的景象記敘下來,那燈火“閃爍合離,或在江南,或在近嶺,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天池佛燈”從此有了正式記載。最為可靠的是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學者王守仁,也在天池寺留宿時看到了佛燈。寫下了著名的《文殊台夜觀佛燈》一詩。詩雲:老夫高臥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無論是周必大還是王守仁或者其他人,他們都沒有也無法對佛燈的來曆做出解釋。與周必大同時代的朱熹懷疑是“地氣之盛”。而另青城山風景一位學者王延垚認為是“唐會昌中,二僧藏金像於錦繡穀騰溢而出之祥光”。直到近代,關於佛燈的研究才有了一些進展。人們對於佛燈的解釋也眾說紛紜,不一而論。有一種說法認為,“佛燈”是山下燈光的折射,有人說是星光在水中的反射,還有人說它們就是大螢火蟲在山間飛舞,還有人猜測山裏蘊藏著會發光的礦石,更多的人認為“佛燈”就是磷火,即民間所說的“鬼火”。山裏麵千百年來死去的動物骨骼或含磷地層中的磷質,跟空氣中的水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磷化氫和五氧化二磷氣體,這些氣體在空氣中十分容易自燃,加上它們比空氣輕,就會隨風飄動。另外,這些氣體燃燒時光比較弱,自然隻有在沒有月光的夜間才能見到。大多數的科學研究者不同意佛燈就是磷火的說法。他們認為磷火大多是貼著地麵緩緩移動,不可能像有的目擊者說的那樣,高得在半空中和雲在一起。再說磷火的光亮度不高,廬山文殊台和青城山神燈亭的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峨眉山金頂的海拔超過三千米,這麼高的地方,看到山下的磷火是不可能的。還有人提出佛燈是“雲層對星光的反射”所致。從事氣象學研究的研究人員從理論上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廬山雲海對光線的反射率為20%~78%(100米到500米厚層積雲),天空中一等星星光經反射後變成了二等星或三等星,二等星變三等或四等星,其餘類推。平時人的肉眼能看到的顆數與雲層的大小、位置和運動有關,多則幾百顆,少則幾十顆甚至幾顆。而且雲層在運動,被它反射的星光也在動,造成忽明忽暗,時聚時散,神秘莫測。依據這種特點,佛燈的出現一般是在無月的條件下才會產生。以上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形成佛燈的原因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的必然聯係,似乎還未完全解釋清楚。在這幾座山中,能夠出現“佛燈”的地理條件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為什麼隻有廬山的文殊台、青城山的神燈亭、峨眉山的金頂這三個地方才會出現佛燈呢?這種現象又該如何做出解釋呢?因此,佛燈之謎雖然有各種推斷,但是仍然沒有詳實的證據來解釋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