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推測,大約在六千年到一萬年前,太湖地區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們曾經在這裏生活和居住過。由於地勢較低,終於積水成湖,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搬走他們的家當,就被洪水淹沒了。最近,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用全新的觀點解釋了太湖的形成。他們大膽地假設,可能是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一顆巨大無比的隕石自天外飛來,正好落在太湖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偌大的太湖竟然是隕石砸出來的!他們估計,這顆隕石對地殼造成的強大衝擊力,其能量可能達到幾十億噸的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或者等於一千萬顆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的能量。另外,還有人提出“瀉湖說”,這種說法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早在20世紀初,我國地理學家丁文江與外國學者登施丹就著文認為,是大江淤積導致了太湖的形成。著名的地理學家竺可楨與汪湖楨等則提出了瀉湖成因論,即以後廣為流傳的太湖經“海灣——瀉湖——湖泊水網平原”的演變模式而成。這一學說認為,六千年前長江口還在鎮江,海岸線還在奔牛、溧陽、宜興、吳興一帶,以後由於長江南岸沙嘴、錢塘江北岸沙嘴和東部海岸沙堤合圍封淤,出現“瀉湖”,才逐漸形成了碟形的太湖平原。然而,瀉湖說雖然可以解釋太湖平原的地形、地質上的海相沉積,卻無論如何不能解釋另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太湖平原上的一百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如果是分布在半鹹水的“瀉湖”之中的話,那麼當初先民們又是怎麼生活的呢?“三山島人”的發現,推翻了這一說法,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了“非瀉湖說”。“非瀉湖說”認為,東、北、南三麵為沙岡和沙嘴所包圍的太湖平原,是一塊古陸,而不是一個海灣瀉湖。近年來曆史地理學研究的進展和一係列新的考古發掘,為此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三山島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就進一步證實了這一判斷:三山島以石灰岩為主,是三億到二億五千年以前海底沉積的水成岩,含有多種古生物化石等,以後約在六千年前,被海洋泥沙沉積包圍,淡化水質而瀉成湖泊。三山清風嶺舊石器遺址位於島的湖濱,相對湖麵高程不過一米左右,含石製品的文化層就在表土層下,據初步估計石器年代為距今一至二萬年之間。現在太湖湖底高程為-0.25米。一萬年前即使更低些,也絕不可能是一個後來被封淤合圍成瀉湖的海灣。三山的化石動物群也證明當時的氣候要比現在寒冷,而且三山周圍環境呈疏林草原地貌,因此一萬年前三山、西山、東山等都應和陸地連成一片,也許在最窪處會有一些積水,但絕不會有浩淼的太湖。三山遺址的發現再一次證明關於太湖成因的瀉湖說是不能成立的。太湖平原是一塊古陸。早在大陸冰期就已成陸地並有人類在這裏生活了。距今一萬至七千年間,太湖地區氣溫繼續升高,但年平均溫度仍比現在低1℃~2℃,氣候溫涼略幹,海平麵繼續上升,在距今八千年時達到今海平麵下二十米左右,沙岡和沙嘴也尚未形成,因此可以斷定,古太湖這時還沒有形成,太湖古陸不可能是一個海灣,更不會是一個瀉湖。目前對於太湖的成因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均有助於推動人們作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隨著不斷的深入研究,人們最終一定能揭開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之謎。
鄱陽湖是中國的“魔鬼三角”嗎?
人們都知道大西洋上有一個“百慕大三角”,你可知道我國鄱陽湖也有個“魔三角”嗎?科研人員將帶您走進鄱陽湖,了解“中國魔三角”之謎。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彭蠡澤、彭澤或彭湖,在江西省北部。彙集贛江、修水、鄱江、信江、撫江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裏,東西寬50公裏~70公裏,北部狹窄僅5公裏~15公裏。在平水位(14米~15米)時湖水麵積為3050平方公裏,高水位(21米)時為3583平方公裏。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裏,以致“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使數百萬畝湖灘地不能大量耕種,還易孳生草灘釘螺。
鄱陽美麗的鄱陽湖
湖在雨季來臨的時候,碧波千頃,天水相連,渺無邊際。在它的北部,有一處令當地漁民船工聞風喪膽的神秘三角地帶,這便是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老爺廟水域。老爺廟水域位於鄱陽湖區的江西省都昌縣,南起鬆門山,北至星子縣城,全長24公裏。在湖東岸上有一座破舊的廟宇,稱老爺廟——水域由此得名。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決戰。一次,朱元璋遭受困頓逃亡,遇上一老神仙。老神仙便派遣一隻烏龜將朱元璋救至老爺廟處。朱元璋從此時來運轉,後來終於打敗了陳友諒,當上了皇帝。當地的老百姓為了感謝救人命的烏龜,便在湖岸邊一高地建起一座廟宇,稱“老爺廟”。也有另一種傳說:在元代時,這裏有隻巨龜經常興風作浪,掀翻過往船隻。為求平安,人們在湖旁建了一座廟宇,就是老爺廟。然而幾百年來在這裏葬身魚腹的生命卻不計其數,僅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該水域已有一百多條船隻神秘般地葬身湖底,數十位船工的生命被狂暴的濁水吞噬。僅1985年就有20多條船隻遇難,死傷40餘人,因此人們把該處稱為“魔三角”。自從老爺廟建起以來,船行此地,漁民們便站立船頭,遙望著老爺廟,宰殺隨船帶來的公雞,用雞血滴於湖水之中,以祭烏龜。不宰殺公雞或不燒香拜佛者,將遭到船沒人亡之災,從曆史上就形成習俗。然而燒香磕頭、宰殺公雞等並未改變漁民們的悲慘命運,沉船翻舟之事依然從未間斷過,而且日趨頻繁,老爺廟水域對漁民來說簡直就是“鬼門關”。有一起意外事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20世紀70年代中期,曾有人在鄱陽湖西部地區黃昏時,目睹一塊呈圓盤狀的美麗的鄱陽湖發光體在天空遊動,長達八九分鍾之久。當地曾將此情況報告上級有關部門,而有關部門亦未做出清楚的解釋。有人猜測,是因為“飛碟”降臨了老爺廟水域,像幽靈般在湖底運動,導致沉船不斷。問題似乎越變越令人不可捉摸,令人費解。然而,“魔鬼三角”之謎究竟是什麼?湖水底下到底有何種鬼怪出沒?已成為亟待解開的謎團。究竟為何這裏多災多難呢?難道真的是飛碟降臨?還是湖底下麵有水怪在作怪?為解開這個奧秘,許多氣象、地質科研人員親自來到此地進行實地勘察與研究,希望解開潘陽湖魔三角之謎。經過對鄱陽湖的氣象觀測,對得到的氣象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在曆史上這塊水域的大風就十分頻繁。這與20世紀70年代“飛碟”的傳說沒有關係。那麼,老爺廟水域的大風何以如此之大,且持續時間長?於是有人認為,鄱陽湖就類似於傳說中的魔三角的形成原因即可能是大風導致的。“老爺廟”水域位於鄱陽湖咽喉要道,中等水位時,水麵約350平方公裏,該水域上方,是星子到湖口之間長40多公裏、寬僅3公裏~5公裏的狹長水道,西北麵是與水道平行、連綿起伏的廬山諸峰,東西兩旁及南部,為高低起伏的沙丘,植物稀少,地麵開闊,“老爺廟”水域好似一個喇叭口。“老爺廟”全年的大風(≥8級)日數就有163天,平均兩天多有一天大風,而且每年都會出現龍卷風。無風不起浪。波浪的衝擊力是強大的。經計算,鄱陽湖水麵刮6級大風時,也就是屬大風日,波浪高達2米。而此時每平方米的船體將遭到6噸衝壓力的衝擊。也就是說,一艘載重量20噸的船舶,其船側麵積按20平方米計算,波浪對其的衝擊力則達到120噸,超出船重量的5倍。在水陸交界處,由於湖麵與陸地的熱力差異常在水域周圍形成積雨雲。在陸地上形成的積雨雲移到湖邊時,也大多沿著湖邊移動,因此有不少停泊在港內的船隻被雷雨大風打翻。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由於特殊的水文狀況導致的災難。潘陽湖水域的水文情況也相當複雜。贛江、修河等幾股強大的水流在“老爺廟”水域交彙,水流紊亂,形成旋渦。“老爺廟”水域是鄱陽湖咽喉要道,贛、修、信、撫、饒五大水係都要經過這裏,注入長江。到了“老爺廟”水域後,水道驟然狹窄,造成水流的狹管作用,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米/秒~2.00米/秒,且在主槽帶還產生渦流,這就更增加了該水域的危險性。那麼,究竟哪個是導致潘陽湖屢屢出現翻船災難的主要原因呢?在沒有搞清楚之前,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之處讓每個人不禁生畏。